一个不寻常的肩部肿块

临床病例 15.09.2017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58岁,男性
作者: Nichelli L., Ciliberti M., Torricelli P.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58岁的白人男性,患有7年多发性骨髓瘤病史,近一个月来右肩肿胀伴疼痛逐渐加重。患者报告间歇性低度发热,且皮肤偶尔出现红斑。肩关节活动度下降,与左肩相比可见明显不对称。

影像学表现

首次肩关节X线结果正常。超声检查提示冈上肌腱全层撕裂以及含有高回声物质的大量液体积聚。

一个月后,第二次肩关节X线显示明显软组织增厚(图1)。随后进行的MRI检查显示,由于存在大块状组织,导致肩部肌肉体积显著增大,范围超过肌外膜,累及三角肌、肱二头肌、胸大肌、前锯肌、肩胛下肌、冈上肌和冈下肌。病灶在T1加权像上与未受累肌肉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图2)。静脉注射钆剂后可见显著、弥漫且均匀的强化(图3)。同时可见皮下脂肪网格改变、小的中心性液化坏死区及多个腋窝淋巴结肿大。

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活检(图4),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髓外受累。

病情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恶性肿瘤,通常局限于骨髓。它是继非霍奇金淋巴瘤之后的第二常见血液学癌症(占比10%),略有男性优势,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65岁 [1]。

髓外骨髓瘤(EM)是一种不常见的MM类型,其特征是骨骼外的克隆性浆细胞浸润 [2]。它可在初次诊断时出现(原发性EM),也可在疾病复发时出现(继发性EM)[3]。一些研究怀疑在自体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或大剂量治疗期间,继发性EM会增加,但Varettoni等人 [4] 的研究显示与这些药物的早期暴露无关,并将EM复发率的增加与患者生存期延长相关联。

目前尚未完全了解EM的自然病程。Bladé等人描绘了髓外扩散的两种可能机制:一种是骨骼病变的相邻扩展,另一种是血源性传播,涉及粘附分子表达下降的细胞,从而逃逸出骨髓 [5]。Usmani等人发现与EM疾病相关的单基因突变 [6]。
不幸的是,EM被认为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疾病,即使在新型药物时代也与更短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关 [4, 6]。

肌肉并不是EM疾病的常见受累部位,而肝脏、皮肤、肾脏、胸膜和淋巴结更常被累及 [3, 7]。据我们所知,这是首例报道MM累及肩部多块肌肉的病例。

关于淋巴瘤的肌肉表现已有更多报道,并且似乎在临床、实验室和MRI方面与骨髓瘤的肌肉受累具有相似特征。Surov等人在恶性免疫增殖性疾病中确定了两种不同的肌肉病变MRI类型:(1)弥漫性肿块型,临床上伴有局部疼痛;(2)局灶性肌内肿块型,临床上无症状 [8]。他们的结论指出,第一种类型是NHL的典型表现,而后者是骨髓瘤的特征。然而,在我们的患者中,肌肉受累明显类似于淋巴瘤的表现,而且我们的MRI图像可与Chandramohan M.等人的淋巴瘤病例报道 [9] 相媲美。

总之,本病例报道所示的非典型浆细胞肌肉受累进一步强化了这样一种观点:MM不应仅被视为单一的骨髓局限性疾病,而应被视为多种不同类型浆细胞恶性肿瘤的复杂组合。

鉴别诊断列表

多发性骨髓瘤的肌肉表现
炎症性 - 感染性疾病(肌肉脓肿性化脓性肌炎)
多形性未分化肉瘤
淋巴瘤

最终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的肌肉表现

图像分析

肩部软组织增厚

icon
肩部软组织增厚
icon
肩部软组织增厚
icon
肩部软组织增厚

不使用造影剂的磁共振检查

icon
磁共振检查(不使用对比剂)
icon
不注射对比剂的磁共振检查
icon
不使用造影剂的磁共振检查
icon
不使用对比剂的磁共振检查
icon
无需对比剂的磁共振
icon
磁共振检查(无需对比剂)
icon
未使用对比剂的磁共振检查

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检查

icon
对比增强磁共振
icon
增强MRI检查

经皮活检前行超声检查

icon
经皮活检前的超声检查
icon
经皮活检前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