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报告了一名33岁女性,自3岁起逐渐出现下肢近端肌无力。诊断检查发现肌酸激酶水平升高,肌肉活检显示营养不良性改变。无家族史。目前患者表现为肌病样步态,下肢活动能力降低。
我们对患者进行了MR扫描。可见大腿肌肉存在对称性广泛萎缩,并出现脂肪替代(图1, 4)。外侧广肌显著受累(图2)。
股方肌、内收肌、股直肌和股薄肌相对保留(图1, 2, 3)。
钆增强的轴向图像显示,所有大腿肌肉在脂肪浸润相对较少的区域都表现出弥漫性强化(图5, 6)。
髋关节无明显异常,股骨正常。
A. 背景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是一组由基因决定的进行性肌肉无力疾病 [1]。它包括常染色体隐性(90%)和常染色体显性(10%)两种类型。LGMD2A(常染色体隐性)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LGMD的8-26%,其病因是编码蛋白水解酶calpain-3的基因发生突变 [2]。
B. 临床观点
LGMD的起病年龄具有可变性,常染色体隐性类型通常在儿童时期起病,常染色体显性类型则通常在成人时期起病(可晚至40岁)。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大多对称的肌肉萎缩,很少出现肌肉假性肥大或挛缩。典型特征为缓慢进行的肌肉无力,主要累及肩或骨盆带肌群,进展速度可变 [3],这与先天性抗肌萎缩蛋白病(如杜氏和贝克肌营养不良)有共同特点。
C. 影像学观点
超声可用于评估肌肉回声强度(脂肪浸润)和厚度。MR成像因其卓越的软组织对比度,是首选的成像方式,可用于评估萎缩和假性肥大 [4]。T1加权成像有助于评估相对脂肪浸润情况,T2加权成像可评估类似水肿的改变。MR也可作为评估治疗反应和活检规划的潜在工具(通过显示肌肉水肿区域)。一些研究显示,患病肌肉在钆增强后呈现增强,并提出对比增强MRI可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7]。
LGMD2A常见的肌肉萎缩模式为后侧大腿肌群、内收肌及半膜肌早期萎缩;常被相对保留的肌肉通常是股外侧肌、股中间肌、缝匠肌和股薄肌 [5]。本例中股外侧肌发生萎缩并不常见,可能与疾病的晚期阶段有关。
最终诊断通过肌肉活检及免疫组化染色获得。
D. 预后
疾病进展速度可变,一般在20-30年内出现严重残疾。心律失常是主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 [6]。
目前尚无针对任一LGMD亚型的特异性治疗,但积极的支持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可能改善心血管和肌肉骨骼功能。
E. 关键提示
肌营养不良的诊断和评估依赖于临床、病理和生化参数。MR成像在肌营养不良的诊断和管理中具有一定作用。对于不同亚型的肌营养不良,在肌肉受累和相对保留的模式上存在差异,可能有助于其分型。对于LGMD2A,患者通常在早期出现内收肌和半膜肌的萎缩。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2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根据提供的双下肢MRI影像,可见双侧大腿肌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萎缩及脂肪浸润表现,尤以股后群肌肉(如半腱样肌、半膜样肌、内收肌群)及部分股四头肌(如股外侧肌)受累明显。
在T1加权序列上,受累肌群显示肌纤维信号减低并伴随明显的脂肪高信号;在T2加权序列上,可见受累肌群内的脂肪及可能的轻度水肿信号。相对而言,缝匠肌、股内侧肌部分区域的肌肉结构尚相对保留。
整体表现与已知的某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亚型相符,提示为慢性、对称性骨骼肌萎缩和脂肪替代过程。
基于患者自幼(3岁后)缓慢起病的下肢近端肌无力、肌酸激酶(CK)升高、肌肉活检示肌营养不良性改变,以及上述MRI表现,可考虑以下潜在诊断:
结合患者女性、缓慢起病、无明确家族史、肌肉活检示肌营养不良改变以及MRI所示对股后群和部分股四头肌的早期累及特征,最可能的诊断为: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倾向于LGMD2A(Calpain-3缺陷型)。
若需明确分型,可进一步完善基因检测及免疫组化染色。临床随访和心肺功能监测也有助于综合评估病情和预后。
由于LGMD目前尚无特异性根治手段,主要采取综合支持和对症治疗:
本报告为基于已有医学图像与临床信息所作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面对面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患者应结合专业医生的线下面诊,综合基因检测、病理结果和个体化情况进行最终诊治与康复指导。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2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