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28岁的患者从梯子上摔落后出现手腕疼痛和畸形,前来进行手腕CT检查。
图 1:手腕的正常解剖结构。
图 1A PA X 线视图显示:
腕骨包括:舟状骨(SCA)、月骨(LUN)、三角骨(TRI)、
豌豆骨(PIS)、大多角骨(TRM)、小多角骨(TPD)、头状骨(CAP)和
钩骨(HAM)。
三条腕骨(Gilula)弧线为:第一条(蓝色)勾勒出舟状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近端凸面;
第二条(红色)沿着这些骨骼的远端凹面;而第三条(黑色)勾勒出
头状骨和钩骨的近端弧度。
图 1B 和图 1C 显示在侧位 X 线片和矢状位 CT 视图中,远端桡骨、
月骨、头状骨以及第 3 掌骨的正常排列。
图 2A(矢状位)、2B(矢状位)、2C(轴位)、2D(冠状位)和 2E(VR
图像)CT 显示一名 28 岁男性患者的月骨、三角骨及舟状骨骨折脱位。
第一和第二腕骨弧线被破坏,月骨与三角骨均向前上方移位。
腕关节由远端桡骨和尺骨、两排排列的八块腕骨以及若干韧带组成。
腕骨脱位最常发生在手掌伸直时遭受严重创伤之后。
月骨和半月周围脱位属于潜在的严重损伤,涉及韧带,可能导致神经或血管障碍以及长期的腕关节功能障碍。其中,月骨脱位应与半月周围脱位相鉴别,后者中月骨与桡骨远端仍保持正常对位 [6, 7]。
临床上,腕关节显著肿大且变形,常可见水肿和血肿,触诊时明显疼痛。
成像检查在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显示腕骨的排列。
常规X线可显示腕骨弧(Gilula弧)的中断、月骨与其他腕骨异常重叠、桡月间隙增宽,并可测量舟月角(正常为30-60°)及头月角(正常若小于30°),以评估腕关节不稳定 [1, 8, 11]。腕关节侧位片可查看桡骨、月骨和头状骨的错位。然而,平片可能会遗漏腕骨隐匿性骨折并低估移位情况,从而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 [2, 6]。
CT扫描及其重建图像(MPR、3D、VR)能够更容易地发现骨错位,并且有助于发现隐匿性骨折 [2, 3]。
Mayfield等人将腕关节不稳定分为四个分期 [5, 6]。影像学表现如下:
第一期:舟骨旋转及舟月分离。
第二期:头状骨脱位。
第三期:半月周围脱位:三角骨和舟骨旋转异常、三角-月骨分离、三角骨脱位。
第四期:月骨脱位。
月骨脱位是半月周围损伤的最后阶段。这类情况罕见而严重,涉及韧带,存在神经和血管损伤风险,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急性期的标准治疗包括手术复位脱位、固定骨折并修复韧带损伤 [4, 9]。即使治疗正确,长期并发症仍然常见,如腕关节不稳定、骨关节炎、活动度和握力下降等 [1, 9]。
影像学检查在识别月骨脱位和其他腕骨脱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腕关节脱位应通过常规X线进行诊断。
然而,移位和错位的最佳评估方式是CT,它还可以发现隐匿性骨折,从而在最终治疗前更好地评估损伤 [2, 7, 10]。
月骨、三角骨和舟状骨的骨折脱位
基于所提供的腕部正侧位X线及CT影像,可见以下主要特征:
1. 正位片上桡骨、月骨及手部其余腕骨的正常连续弧线(Gilula弧线)发生中断,提示腕骨间排列异常。
2. 侧位片显示月骨(lunate)移位,与桡骨和头状骨(capitate)不再呈现正常的垂直对齐关系,月骨较明显向掌侧倾斜或脱位。
3. CT三维重建图像更清晰地显示出月骨与周围腕骨(尤其是头状骨)的解剖错位;可同时排查其他腕骨潜在隐匿骨折或关节面损伤。
4. 软组织窗可能提示局部水肿、出血灶(但CT对软组织分辨率有限)。
结合年轻男性、跌落伤、高度外伤机制以及影像学发现,重点考虑如下诊断:
综合患者高坠伤(从梯子上跌落)、腕部严重畸形疼痛及影像学表现,可判定最可能的诊断为:月骨脱位(Lunate dislocation)。
该诊断符合影像学中的IV期腕骨不稳(Mayfield分型),为较罕见但严重的腕部韧带及骨性损伤,需早期处理以降低远期并发症风险。
本报告仅作为根据当前影像及临床信息所做的参考性医学分析,不能替代医生的当面诊断与治疗意见。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咨询专业骨科医生或相关专科医师。
月骨、三角骨和舟状骨的骨折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