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轻的跑者出现腿部疼痛

临床病例 05.04.2018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9岁,男性
作者: Luca Spigolon, Sergio Savastano, Stefano Trupiani, Alessandra Costantini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业余跑者在胫骨后内侧缘出现局部疼痛,疼痛持续三个月,与运动相关,停止运动后疼痛消失。体检时在胫骨中段内侧可触及一个坚硬且疼痛的肿块。

影像学表现

普通X线检查显示在胫骨干内侧存在局灶性骨质吸收并伴有骨膜反应(图1)。

T1加权和T2加权MRI显示骨髓和骨膜水肿,以及骨质吸收(图2a-e)。增强扫描MRI可见骨膜和骨髓的强化;同时可见骨腔的轻微强化(图2f, g)。

CT证实在胫骨干后内侧存在局灶性骨质吸收和骨膜反应(图3)。

病情讨论

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MTSS)是运动员常见的过度使用性损伤,占所有跑步损伤的17%。[1] 其病因有两种假说:骨微损伤过负荷,或在胫后肌、趾长屈肌或比目鱼肌起点处的骨膜牵拉。[2] 慢性过度负荷导致了初期破骨细胞活性与修复成骨细胞活性失衡所带来的骨质弱化。[3, 4] 值得注意的是,胫骨应力反应可能无症状,且不一定会进展为MTSS或应力性骨折。[5] 关于MTSS与胫骨应力性骨折之间的关系仍不确定,它们既可能是同一连续体上的不同阶段,也可能是两种独立的病理。[2, 6] 在早期,普通X线片毫无意义,因为结果通常为阴性;随着病程进展,胫骨干后内侧可见到骨痂形成。[7] MRI是应力性损伤成像的金标准,因为它对软组织异常的显示非常敏感,并能鉴别其他症状相似的损伤。[4, 8, 9]

MTTSs可根据MRI所见进行分级。[2]:

- Grade 0: 无异常
- Grade 1: 仅有骨膜水肿
- Grade 2: 骨膜水肿和骨髓水肿,仅能在T2加权成像中检测到
- Grade 3: 骨膜水肿和骨髓水肿,可在T1和T2加权MRI上同时检测到
- Grade 4a: 在T1和T2加权MRI上均可见皮质内异常信号灶和骨髓水肿
- Grade 4b: 在T1和T2加权MRI上均可见皮质内线样异常信号和骨髓水肿

Kijowski等人提出了简化分级,将具有相似MRI特征和预后的2、3和4a级归为一组。[4]
CT在存在骨折线时具有作用和特异性,但这通常发生在应力性骨损伤的晚期;在皮质过负荷的早期,CT可显示胫骨干轻度骨质减少。[2, 3, 8]
MTSS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当保守治疗不能缓解症状时才考虑影像学检查;MRI不仅可用于MTSS的诊断和分级,也可用于与其他慢性腿部损伤进行鉴别诊断。[6, 10] 尽管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证据,但对MTSS进行及时诊断对于迅速重返运动至关重要。[6]

鉴别诊断列表

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
胫骨应力性骨折
正常营养血管
骨髓增生
肿瘤性骨髓浸润
骨肿瘤
骨感染
骨样骨瘤

最终诊断

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

图像分析

腿部的普通X线检查

icon
腿部普通X线检查
icon
腿部的普通X线检查

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
icon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计算机断层扫描
icon
计算机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