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72岁的女性患者,主诉双侧肩胛下区肿块病史已超过五年。她否认在最近几个月内出现疼痛或肿块增大,但抱怨左肩外展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活动受限。
体格检查时,肿块呈橡胶样质地,形状大致呈圆形,并与深部组织粘连。
T1、T2 以及在使用钆造影剂的 T1 加权序列扫描显示:在背阔肌、菱形肌和前锯肌的深层,以及双侧肩胛骨尖端下方,存在两个肿块。
这两处肿块呈透镜状,无包膜,且共享相同的影像学特征:在 T1、T2 加权图像上与肌肉呈等信号,并可见一些在两种序列上均显示较高信号、类似脂肪的组织条带。此外,在使用钆造影剂的 T1 加权序列上可见异质性的低程度强化。
弹力纤维瘤 dorsi 是一种良性软组织病变,最常见于胸壁的肩胛下区域。较少见的部位包括坐骨结节、鹰嘴突和胸壁 [1]。
尽管病因尚不明确,一些作者认为它是一种假性肿瘤,是在繁重体力劳动时肩胛骨与肋骨之间的机械摩擦所致的反应性病变。
在已报道的病例中,该病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并有 10-66% 的病例为双侧 [1]。当为单侧时,据认为更常见于右侧,这可能与患者的惯用手有关。
超过一半的患者无症状。另一半患者通常在屈曲或外展时出现局部疼痛或肩胛异响。
诊断的最佳方法是磁共振成像(MRI)。在 MRI 上,无论在 T1 加权还是 T2 加权图像中,其信号强度均与肌肉相似,并可见脂肪信号条带状组织交织其中。注射钆剂后可观察到不均匀增强。信号强度增高的区域对应病变内的脂肪组织,而信号强度相对降低的区域对应致密纤维结缔组织 [2]。
在 CT 上,弹力纤维瘤通常表现为边界不清、不均质的软组织肿块,其衰减值与肌肉相似,并含有线状脂肪密度带。
对于肩胛周围在 T1 和 T2 加权图像上信号减低至中等的病变,鉴别诊断包括细胞密度降低且富含胶原的病变,如硬纤维瘤(desmoid)、神经纤维瘤、脂肪肉瘤、侵袭性纤维瘤病以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 [3]。
由于大多数此类病变在外观和部位上具有典型特征,了解其良性性质对于避免不必要的活检和手术切除至关重要。
目前尚无恶性转化的报道,因此当病变无症状时,可将其视为“不可触摸的病变”,建议保守治疗。
弹力纤维瘤 dorsi 的治疗仅在出现症状或诊断存在疑问时进行,包括完整切除肿块并行根治性边缘切除。
只有在切除不完全的病例中才会出现复发的报道。
双侧背部弹力纤维瘤
患者为72岁女性,双侧肩胛部(肩胛骨下方)可见局限性软组织占位。MRI显示在肩胛骨深面胸壁附近的软组织内,肿物与深层筋膜或软组织关系密切。其信号特征表现为:
根据影像表现,病变位于双侧肩胛骨深面,形态呈类椭圆或类圆形,质地可能坚韧或弹性,且与邻近肌层或筋膜结构存在附着。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双侧肩胛下方数年包块,临床症状轻微)及影像学特征(边界较模糊、与肌肉信号相似且内含脂肪条索影),可能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包括:
综上所述,结合:
最可能的诊断为弹性纤维瘤(Elastofibroma dorsi)。若临床对诊断仍有疑虑,可行组织活检以排除其他罕见恶性病变。
在保守治疗或手术后康复过程中,可结合患者年龄与关节活动范围制定渐进的功能锻炼方案:
在训练中,应密切观察肩关节和胸背部是否出现疼痛或异常肿胀,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对于术后患者,应在医生或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地恢复活动。
免责声明:此报告为基于提供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所做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若有进一步疑问或症状变化,应及时咨询专科医生并遵循专业医疗建议。
双侧背部弹力纤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