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颈长肌急性钙化性肌腱炎

临床病例 13.08.2024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6岁,女性
作者: Raghul Sugumar, Bhuvanapriya K. S., Seetharaman Cannane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26岁的女性患者主诉急性发作的颈部疼痛,伴随右上肢麻木和疼痛,已持续5天。无外伤或发热史。

影像学表现

颈椎侧位片显示 C1–C5 水平的椎前软组织增厚,并在 C5–C6 水平可见轻度钙化影(图 1)。未增强 CT(NCCT)显示 C5–C6 水平的退变改变,并在右侧颈长肌中央纤维中出现一个无定形钙化沉积灶(图 2a 和 2b)。磁共振成像(MRI)显示由 C1–C5 水平延伸的椎前液体样积聚在 T2 序列上呈高信号。右侧颈长肌在 IR/T2 序列上信号增高,并在增强后出现强化(图 3、4 和 5)。

病情讨论

背景

颈长肌急性钙化性腱炎(ACTLC)是一种罕见的颈痛病因。它也被称为咽后腱炎或椎前腱炎 [1]。其发病率较低,常因误诊而被忽视。将这种疾病与其他感染性颈痛区分开来,对于避免不必要的外科干预至关重要。颈长肌是一块椎前肌,从颈椎一直延伸到上胸椎,包含上部、中部和下部纤维。

发病机制

ACTLC主要累及上斜纤维,其原因是对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炎性反应。 这种炎症反应导致腱炎,少数情况下可在咽后间隙出现反应性液体聚集。ACTLC属于羟基磷灰石沉积病(HADD)谱系,其发病机制是钙沉积于关节周围或关节内区域,常由代谢失衡或反复的头颈部创伤或缺血所触发 [4,6]。

临床观点

该疾病主要影响20至50岁的成人,未表现出性别差异。患者可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颈部疼痛、吞咽痛、低度发热以及颈部活动度受限。临床表现与钙化程度无关 [13,5]。

影像学角度

在X线检查中,ACTLC通常表现为椎前软组织增厚,并在C1C3椎体前方可见钙化,但微小钙化灶往往易被忽视。

CT是首选检查方式,可在C1C2前方的颈长肌上斜肌腱附着处看到不规则钙化。咽后积液表现为椎前低密度液体。然而,在我们的病例中,颈长肌中部纤维于C5C6水平可见不规则的钙化沉积。

MRI特征包括颈长肌腱水肿、咽后积液,偶见邻近椎体的骨髓水肿。缺乏弥散受限和椎前积液周边强化可排除脓肿。MRI对检测椎前水肿和积液非常有效,但在发现钙化方面不如CT敏感 [2,5]。

预后

这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会在数周内自行缓解。以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的保守治疗为主要手段 [7]。开始治疗后一到两周内症状通常会缓解。

鉴别诊断列表

颈长肌急性钙化性肌腱炎
咽后脓肿
脊椎椎间盘炎
椎骨骨折
脑膜炎

最终诊断

急性颈长肌钙化性肌腱炎

图像分析

颈椎侧位X线片

icon
侧位颈部X线片显示在C1–C5水平(白箭处)椎前软组织增厚,并可见隐约的齿状突钙化。

非增强CT扫描

icon
在冠状位重建的非增强CT扫描中显示C5–C6节段之间存在退变性改变,并伴有一个不规则钙化灶。
icon
在轴位的非增强CT扫描中显示,在C5–C6水平的右侧颈长肌中央纤维处出现一个无定形钙化沉积灶(白色箭头)。

T2加权图像

icon
矢状位 T2W 图像显示从 C1 至 C5 椎体水平延伸的 T2 高信号椎前积液(白箭)。
icon
轴向 T2 加权图像显示椎前有一个 T2 高信号积液(白箭),并在右侧出现 T2 高信号改变。

轴向STIR图像

icon
轴向STIR图像显示右侧颈长肌(白色箭头)出现IR高信号改变。

轴向对比增强后 T1 加权脂肪饱和图像

icon
增强后轴位 T1 饱和图像显示右侧颈长肌(白色箭头)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