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过度的双杠屈伸:一种不寻常的运动诱发性胸痛原因

临床病例 10.08.2020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8岁,男性
作者: Cillian McNamara1 , Mehul Parekh2, Julia K Prague3, Ian Sinha4,  Dimitri Amiras1, Adrian Lim1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28岁男性在进行三头肌下沉(triceps dips)运动时突然出现胸痛,并在呼吸和咳嗽时加重。他诉说极度疲倦、多饮和多尿。体检时发现胸骨处有压痛。血液检查显示钙水平升高(2.77mmol/L)和甲状旁腺激素(11.7pmol/L)升高。维生素D水平正常(82.7nmol/L)。

影像学表现

已进行的胸部超声检查显示,在胸骨柄胸骨关节下方,胸骨前皮质出现一条急性线性骨折(图1)。骨密度DEXA扫描显示L2-L4椎体出现骨质疏松(图2)。颈部超声显示在甲状腺左叶下极的下方,存在一个边界清晰、低回声的结节,大小为14×8×5毫米(图3)。SPECT-CT显示在甲状腺左叶下极存在一个清晰的活动滞留区域,与超声检查结果相符合(图4)。该研究的CT部分也显示了胸骨骨折的进一步图像(图5)。总体表现与位于甲状腺左叶下极的甲状旁腺腺瘤相一致。

病情讨论

背景:

胸骨骨折最常与钝性前胸外伤相关,并在医学文献中有广泛报道 [[i]]。在骨质疏松患者中也有报道出现胸骨应力性骨折,尽管这类骨折更常见于老年患者。当正常的机械应力反复作用于异常骨骼时会发生应力性骨折,最常继发于骨质疏松。在进行胸壁锻炼时,上半身的应力通过胸大肌、肋软骨和锁骨传导至胸骨,这意味着当骨骼异常时,重复此类锻炼可能导致胸骨损伤 [[ii]]。此前也有类似病例报告,发生在军事训练中新兵反复做三头肌下压动作的过程中 [[iii]]。胸骨骨折在临床上可能难以诊断,常被误认为肌肉拉伤或胸锁关节病变。在急诊环境中,胸骨骨折曾被纳入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筛查范围,因为运动时出现胸痛的鉴别诊断中包括此情况 [[iv]]。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特征是在不恰当的情况下出现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升高。通常在 80% 的病例中由单个良性甲状旁腺腺瘤引起,也可见于多腺体腺瘤(如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1 型)、甲状旁腺增生或罕见的甲状旁腺癌。在影像学上,甲状旁腺腺瘤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均匀的低回声并伴有丰富血供的结节,也可能含有囊性区域。超过 90% 的腺瘤位于甲状腺周围,有 5-10% 为异位,可能位于颈动脉鞘、纵隔、大血管附近或心脏边缘,这与腺体的胚胎发育起源有关。超声对于识别靠近甲状腺或胸腺颈部部分的腺瘤最为有用。99mTc-sestamibi 显像可用于确认在超声中可见的腺瘤位置,或帮助定位异位腺瘤。这种核医学检查基于腺瘤细胞富含线粒体,对 sestamibi 的摄取更为明显 [[v]]。 

临床观点:

对于无外伤、低冲击力的骨折,应进一步进行临床评估和检查,因为这可能是继发性骨密度降低病因所致并发症的首次表现,需要治疗。对年轻成年人而言尤其如此。 

治疗规划:

对于已确定存在单个甲状旁腺腺瘤并出现器官受累(如骨质疏松和/或肾结石)的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可行微创甲状旁腺切除术以切除受累的一个腺体。术中常通过测量 PTH 提供辅助。

治疗结果:

切除受累腺体的目的是实现完全治愈,其定义是至少在 6 个月内维持正常的钙稳态。对于散发性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术后 95% 可获得完全治愈。 

预后:

在甲状旁腺切除术及钙稳态恢复正常后,骨密度会显著改善。通常会在术后 18 个月时复查骨密度。

教学要点:

无外伤的胸骨骨折应引发进一步的临床评估与低骨密度潜在原因的排查,尤其在年轻患者中更应如此。

 

 

鉴别诊断列表

急性胸骨骨折,继发于由甲状旁腺瘤引起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转移性骨病变累及胸骨和甲状腺
由转移和甲状腺恶性肿瘤引起的病理性胸骨骨折
恶性高钙血症

最终诊断

急性胸骨骨折继发于由甲状旁腺腺瘤引起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图像分析

未检测到可供翻译的文本。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具体英文内容。

icon
纵向胸骨超声图像显示一条微移位、穿过前皮质的线性骨折,并在其上方……

(没有提供任何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腰椎双能 X 线吸收测定扫描显示骨密度降低,T 值与骨质疏松症相符。

icon
颈部纵向超声图像显示,在甲状腺左叶下方有一个低回声结节,最符合……

(无内容可翻译)

icon
SPECT-CT显示在颈部下外侧有一个保留示踪剂摄取的区域,与超声检查(US fin)的位置高度匹配。

(无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矢状位 CT 图像证实在胸骨柄关节下方存在胸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