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病例研究

临床病例 10.02.202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1岁,男性
作者: Dr Hamza Abu-Jabeh, Dr Samia Nesar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11岁男孩在一次意外摔倒后,右大腿疼痛已持续10天后来到急诊科就诊。疼痛被描述为钝痛,疼痛评分为3/10。就诊后,他在未进行任何X线检查的情况下就被送回家。他拄着拐杖行走仍然困难。随着小腿部位的疼痛加重,他的母亲联系了全科医生。随后,她被建议再次带他回来,此时才进行了X线检查。他否认有感觉异常或其他部位疼痛。他没有任何重要的既往内科或外科病史。

影像学表现

 X线:在右侧股骨远端有骨折,并通过一个多分隔的透亮性病变出现一定程度的向内侧移位。该病变在其下缘表现为狭窄的过渡区,上缘则呈稍不清晰的过渡区。该病变于股骨远端内侧部位轻度膨胀。

CT扫描:因股骨髓腔内存在界限清晰的分叶状透亮性病变,导致股骨远端干部出现病理性骨折。股骨前方可见骨内缘凹陷(endosteal scalloping)。该肿瘤呈狭窄的过渡区,大小约为 3 x 2 x 6 厘米。在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中可见模糊絮状的软组织钙化(在 X 线中未见),可能是骨膜反应的表现。同时可见关节积液。

 

MRI扫描:在右侧股骨远端干骺端可见多房性、非膨胀性病变。该病变偏心分布,延伸至内侧骨皮质,并可见骨内缘凹陷。未见明显骨外延伸。该病变表现为狭窄的过渡区。此病变内存在病理性移位性骨折,远侧骨折片向后和向近端移位。股骨可见骨膜反应,但这应是由病理性骨折继发所致。

病情讨论

背景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是来源于软骨最罕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它占骨肿瘤的比例不足0.5%,在良性骨肿瘤中占不到2%。它主要影响长骨的干骺端,以胫骨近端最为常见。它常见于第二个十年诊断,且在男性中略微更常见[1]

临床观点

典型表现为长期存在的疼痛,伴有轻度肿胀,可导致病理性骨折

影像学观点

在普通X线片上通常表现为无骨膜反应的溶骨性、膨胀性、分叶状病灶,边界清晰并有硬化边。

在CT扫描中外观变化不一,但一般可见皮质变薄和/或骨皮质破坏。内部钙化在不到10%的病例中出现。 在MRI上,这些病灶在T1加权像上通常与肌肉组织等信号,而在T2 STIR时多为不均匀的中等信号强度[2]

预后

目前有多种治疗方式可供选择;然而,一些患者需要多种疗法联合使用。

1) 手术 - 包括病灶内刮除 +/- 骨移植 +/- 骨水泥填充。 

2) 术中辅助治疗 - 包括冷冻疗法、石炭酸或电灼术。

整体预后良好,大多数病例均无并发症而康复。

然而,以下情况已报道存在并发症:

1) 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和刮除部位骨折。

2) 复发:复发率与诊断年龄相关。患者越年轻复发可能性越大

3) 恶性转化极为罕见,据报道约在1-2%之间[3]

要点/教学提示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病变,但在面对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时,尤其是在第二个十年年龄的患者,需要考虑这种诊断。

鉴别诊断列表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非骨化性纤维瘤
软骨母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最终诊断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图像分析

(无内容可翻译)

icon
股骨远端X线片;前后位和侧位

对不起,我目前尚未看到您需要翻译的具体英文内容。请您提供要翻译的完整英文文本,我将根据您的需求进行准确的中文翻译并保留原有的HTML格式。

icon
股骨MRI扫描;STIR序列(冠状位)
icon
股骨MRI扫描;T1加权图像(冠状位)

未检测到任何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股骨远端CT扫描(冠状面)
icon
股骨远端CT扫描三维重建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