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 48岁 男性,无既往临床记录,主诉非创伤性膝后部疼痛。骨科医生未发现可触及的肿块,并为排除半月板撕裂而转诊该患者进行右膝磁共振(MRI)检查。
右膝的MRI显示,在膝关节后方的腘窝上方且深于腘窝血管处,可见一个界限清晰的囊性软组织病灶。该病灶具有 低信号强度 高信号强度 于T2-加权图像(WI)序列(图 1、2 和 4),在T1-WI(图 3)上则表现为低到中等信号,并呈分叶状轮廓,边界清晰且壁薄。在其上方,病灶紧贴股骨干后侧皮质,并部分位于骨膜下(图 2 和 4)。在该病灶内未发现含铁血黄素或结节性成分(图 2)。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病灶无明显强化(图 5)。
后膝部疼痛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Baker囊肿、半月板撕裂以及软组织或骨肿瘤。神经或血管病因较少见 [1]。
腱鞘囊肿是关节周围非常常见的软组织病变,主要见于出现退行性或炎性关节疾病的四肢。大多数无症状,但有时可能与由于邻近结构受压、炎症、感染、破裂或出血等因素所引起的疼痛相关 [2]。
骨膜或骨膜下腱鞘囊肿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推测是由长骨骨膜的黏液样变性所致,通常发现于下肢,典型地位于外侧骨皮质且无骨髓内成分。部分报告病例显示病变可向邻近软组织扩展 [3]。
虽然最终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黏液样囊肿被纤维组织包绕,内部有一层或假滑膜细胞),但在特定临床情况下,MRI可具诊断意义 [4],因为它在T2WI序列上显示高信号的囊性病变,而无强化或复杂特征,有时仅可见薄的内部隔膜。因此,MRI被认为是首选的成像技术,用于证实病变的囊性性质、寻找病变与关节之间潜在的交通,并将其与实体骨或软组织肿瘤相区别。超声或CT可用于引导介入治疗。
虽然骨膜囊肿被认为是具有良好预后的良性病变,但治疗可包括外科切除,是否联合注射皮质类固醇 [3]。手术切除后可能会复发,尤其是在病变与邻近关节之间尚存在未被阻断的通道时 [5]。
已获得患者书面知情同意书用于发表。
骨膜腱鞘囊肿
本例MRI图像(矢状位、横断位等序列)显示于右膝后方邻近骨皮质处可见一界限相对清楚的囊性病灶:
根据患者年龄、症状(膝关节后方疼痛)、影像学表现与病变特点,可能的诊断或鉴别诊断包括:
综合患者年龄、临床表现(非外伤性膝后方隐痛)、影像学所见(骨膜下囊性病灶,T2高信号,周围无显著破坏性改变),最有可能的诊断为:
“骨膜下(或骨膜)囊肿(Subperiosteal/Periosteal ganglion cyst)”
若临床症状明显或需进一步明确,可考虑行病灶穿刺或手术切除及病理学检查,以排除其他罕见软组织肿瘤的可能。
在治疗期间和术后进行系统、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可帮助恢复关节功能,并减少后期并发症: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应根据个人情况(如骨质状态、心肺功能、现有疼痛或手术范围等)进行个体化调整。如出现持续或加重疼痛,应暂停相应动作并及时就医复查。
免责声明:本报告为基于有限信息所作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如有进一步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咨询专科医生。
骨膜腱鞘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