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髂骨骨膜下血肿

临床病例 26.05.202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61岁,男性
作者: Galleguillos Elgueta, María Fernanda1; Díaz Jara, Jorge1; Ríos Quevedo, Daniel1; Palma Barrera, Sofía2; Palma Ceppi, Rodrigo1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61岁男性因不明原因的肋部疼痛被送往急诊科,并进行了腹部和骨盆CT扫描以进行评估。

影像学表现

轴向和冠状 CT 图像显示了一个透镜状骨病变,中心呈低密度,边缘为平滑的硬化边,位于左髂骨内侧、髂腰肌后方。其大小为 35 x 18 mm,并在病变与剩余骨髓之间出现一条高密度的细线,即“幽灵原生皮质”征(图 1 a-b)。

为了进一步检查,进行了骨盆 X 线平片和磁共振成像(MR)。X 线显示在左髂骨处有一个椭圆形病变,中心放射透亮,边缘为清晰的硬化(图 2)。MR 图像揭示了一个边界光滑、局灶性偏心的双凸透镜状病变,充气样地扩张至左髂骨前侧,具有硬化边缘。在 T1 FS 加权序列中信号呈中高信号,在 T2 STIR 加权序列中可见不均匀高信号并伴随磁敏感伪影,注射钆剂后 T1 FS 加权图像中无强化(图 3 a-c),且无骨膜反应或骨水肿。

病情讨论

髂骨骨膜下血肿是一种罕见的创伤后疾病,具有两个阶段[1-3]。急性期的特点是钝性创伤导致骨膜与骨的松散连接,最终引起髂腰血管的血管损伤[1-3]。血肿可完全愈合,也可发展为不同程度的骨化[1-3]。该阶段主要影响年轻患者,临床上可能无症状,或导致非特异性不适、压痛、剧烈疼痛,以及由于对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的占位效应而引起的神经运动和感觉症状[2,3]。慢性期的特点是在因其他主诉进行腹盆腔CT检查时偶然发现,通常无症状[2]。几乎对这种慢性疾病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包括透镜状病变、光滑的硬化边缘,以及“原生皮质幽灵”征象——即在病变与残余骨髓之间存在一条高密度线[1,2,4]。

总之,髂骨慢性骨膜下血肿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通常无症状,继发于青年时期的钝性创伤,常由放射科医师在无意中发现。应注意与更具侵袭性的病变相区分,以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或治疗。

已获得患者的书面知情同意用于发表。

鉴别诊断列表

髂骨慢性骨膜下血肿
脂肪瘤
纤维性发育不良
单纯性骨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
血友病假瘤

最终诊断

髂骨慢性骨膜下血肿

图像分析

(空)

icon
轴向(a)和冠状(b)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一个透镜状骨病灶,其中心呈低密度,并具有平滑的硬化
icon
轴向 (a) 和冠状 (b) 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一个透镜状骨病变,中心呈低密度,且边缘平滑硬化。

(无翻译内容)

icon
骨盆前后位X线片显示一个大的卵圆形透亮性病变,边缘表现为硬化并且光滑。

(无翻译内容)

icon
骨盆磁共振成像显示在左侧 i 的前部存在局灶性充气并且偏心的病灶。
icon
盆腔磁共振成像显示在左侧髂骨前部存在局灶性充胀并呈偏心的病变。
icon
骨盆的磁共振成像显示在左侧 i 的前部有局灶性的膨胀性和偏心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