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1岁的少女因左小指肿胀一年就诊。肿胀逐渐增大,无伴随疼痛。局部检查可见左小指环状肿胀,累及跖趾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局部检查时肿胀无触痛。
左手X线片(图1)显示,左小指近节指骨存在溶骨性破坏性膨胀性病变,伴随邻近软组织成分,且无基质矿化的迹象。 胸部后前位X线片(图2)显示,双侧上肺区可见散在的斑片状组织阴影。 磁共振成像 左手(图3a & b & c)的MRI显示,小指近节指骨出现膨胀性溶骨性病变,存在广泛的环形皮质破裂,骨外软组织包裹并使屈肌腱和伸肌腱移位。邻近的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受累,导致皮肤表面及软组织明显隆起。该病变在T1加权图像(图3a)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图3c)上呈等信号,并在增强后(图3b)显示不均匀强化及周围炎症。
结核性指炎是一种少见的肺外结核形式,累及手部或足部的小骨。与足部骨骼相比,手部骨骼受累更为常见。短管状骨囊性扩张的放射学特征催生了“Spina Ventosa”这一名称,用于形容发生在短骨的结核性指炎[1]。由于深层骨质遭到破坏,会形成囊样空腔,剩余的骨骼呈现膨胀状外观(“充气风帆”[2])。结核性指炎主要通过淋巴-血行途径传播 在原发感染期间。6岁及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85%[3]。然而,即使在儿科阶段,一旦骨骺中心已经充分发育,超过5岁的儿童罹患短管状骨结核(如指骨、掌骨或跖骨)也相当少见[4] 首选的初步成像检查方法是普通X线. 梭形软组织肿胀和骨膜炎是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未见死骨形成且存在弥漫性骨质减少,可将结核感染与化脓性感染区分开来。CT扫描特征包括骨质硬化和破坏。为了评估早期骨髓和软组织受累,MRI是首选的检查方法[5]。 仅凭影像学并无特异性特征可确诊,必须通过骨活检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才能确诊。我的结论是,对于长期存在手指肿胀和疼痛的儿童,应将结核作为鉴别诊断之一。尤其是在印度等结核病流行的国家,保持高度警惕至关重要。
左手小指结核性指骨炎
根据提供的X线及MRI影像,主要发现如下:
结合患者病史(一年余左小指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胀、儿童期发病)及上述影像学所示的短管状骨类囊性扩张,以下为主要考虑的鉴别诊断:
结合患者年龄(11岁)、临床表现(无痛性持续性指骨肿胀)、影像学“囊样”膨隆形态及抗酸杆菌感染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等因素,最可能的诊断为 结核性指骨炎(结核性骨髓炎,俗称“Spina Ventosa”)。然而,确诊须获取病变组织或病理学检查(培养或PCR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才能最终确认。
治疗方案:
康复与运动处方:
在稳定控制感染或治疗中后期,循序渐进地恢复功能训练。可考虑以下基本原则(FITT-VP):
在康复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指局部情况,如出现疼痛加剧、红肿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就诊并评估是否存在病情复发或加重。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为基于现有影像及临床信息的参考性分析,不作为最终诊断或治疗依据。具体诊断和治疗仍需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以及专业医生的线下面诊和进一步检查。
左手小指结核性指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