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跛行和下肢畸形

临床病例 25.11.202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7岁,男性
作者: Evangelia E. Vassalou1,2, Michail E. Klontzas1,3, Maria T. Raissaki1,4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7岁男童在过去6个月出现左侧跛行,无外伤史。临床检查显示下肢长度差超过2厘米,并可见轻度左膝外翻畸形。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既往病史和家族史均无特殊。

影像学表现

常规X线片显示 火焰状,界限清晰的 透亮区,位于胫骨近端干骺端区域的外侧部分、腓骨内侧的骺端以及股骨远端骺端。多数病变被硬化边界所包绕。最大的一处含有斑点状钙化伴有骺线倾斜,以及变薄的硬化性骨皮质。 CT影像证实胫骨近端和腓骨存在溶骨性病变,导致胫骨畸形,累及皮质骨和髓质骨。同时可见病变内钙化及硬化边界。 随后MRI 显示胫骨近端的骺-干骺端受累,病变延伸至干骺部;该病变在所有序列上表现出与软骨相同的信号特征,与骺软骨相融合,并包含低信号强度的钙化。该病变与近端骺外侧部位的错位、不对称的骺线闭合以及膝关节倾斜有关。在腓骨和股骨远端也可见信号强度一致的病变。

病情讨论

背景

软骨内瘤病灶的特点是在骨骺生长板软骨细胞中出现异常残留,这些软骨细胞在干骺端的髓腔内生长,并可延伸至骨干[1]。它们通常以孤立病灶的形式出现,主要累及手足的短管状骨;然而,偶尔也可出现被定义为软骨内瘤病的多发或弥漫性累及[2]。病灶的分布结合相关特征及遗传方式,可将软骨内瘤病分为不同亚型,主要包括 Ollier 病和 Maffucci 综合征[3]。普遍认为,病灶从干骺端向骨骺的延伸往往在生长板闭合后继发发生。

骨骺-干骺端软骨内瘤病与其他亚型的软骨内瘤病不同,其特征是在骨骺内形成过量的软骨内瘤组织,并通过尚未闭合的骨骺生长板直接向干骺端延伸[4]。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表现为单侧受累,仅限于下肢长管状骨。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不清楚它是 Ollier 病的一种变异,还是一个独立的临床实体[4]。

临床视角

骨骺-干骺端软骨内瘤病可能因软骨内瘤的位置和范围而导致肢体长度不一致、骨骺过早闭合、关节角度畸形以及关节面不对称[4]。其他并发症还包括病理性骨折及恶变为软骨肉瘤[4]。

影像学视角

影像学在诊断、治疗规划以及终生随访以识别恶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所有软骨源性肿瘤相似,软骨内瘤病灶在液体敏感序列上通常表现为高信号,并可偶见钙化[4,5]。骨骺-干骺端软骨内瘤病典型表现为无定形的透亮分叶状病灶,并伴有斑点状钙化,不可避免地累及骨骺并向干骺端延伸,穿过尚未闭合的生长板[4]。CT 和 MRI 能够更充分地评估受累的解剖结构及病灶范围,两种影像方式均可评估疾病并发症,包括不对称的骨骺过早闭合、关节面不规则、关节角度畸形、病理性骨折或恶变[4]。提示恶变的主要征象包括病灶大小的变化、骨破坏、病灶边界的消失以及软组织水肿或肿块[6]。

结果

治疗主要针对纠正形态畸形。通过截骨术进行反复的延长和矫形手术通常是必要的[4]。患儿家属拒绝手术。

患儿及其监护人已签署用于出版的知情同意书。

鉴别诊断列表

骺-干骺端软骨瘤病
半肢性骺发育不良
多发性遗传性骨疣(宽基底型)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最终诊断

骨骺-干骺端内生软骨瘤病

图像分析

没有可翻译的内容

icon
在获得患者及其父亲的同意后,从背后拍摄患者影像,患者背靠墙站立。请注意骨盆倾斜。

未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具体文本。

icon
正位平片显示火焰状、纵向排列、界限清晰的透亮区,位于 t

(无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多平面 CT 图像在冠状位(a, b)、斜冠状位(c)和轴向位(d)证实存在溶骨性病变于
icon
多平面 CT 图像在冠状位(a、b)、斜冠状位(c)和轴位(d)平面证实存在溶骨性病变于
icon
冠状位(a,b)、斜冠状位(c)和轴位(d)的多平面 CT 图像证实在……处存在溶骨性病变。
icon
多平面 CT 图像于冠状位(a,b)、斜冠状位(c)和轴向位(d)证实在…处存在溶骨性病变。

没有可翻译的内容。

icon
冠状位3D T2-w梯度回波(a, b, c)MR图像显示近端胫骨干骺端受累,并向外延伸。
icon
冠状位 3D T2 加权梯度回波 (a, b, c) MR 图像显示胫骨近端骨骺-干骺端受累,范围向外延伸
icon
冠状位3D T2加权梯度回波(a、b、c)磁共振图像显示胫骨近端骺-干骺端受累,并向外延伸

没有可翻译的内容。

icon
冠状位脂肪抑制T1加权静脉注射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图像(a-c),与图中大致处于相同层面。
icon
冠状面脂肪抑制 T1 加权静脉注射对比增强 MR 图像(a-c),其层面与图中大致相同。
icon
冠状面脂肪抑制T1加权静脉注射对比增强MR图像 (a-c),与图中所示的层面大致相同。

未检测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提供需要翻译的英文文本。

icon
连续的轴位3D T2加权梯度回波MR图像 (a-d)。所有累及胫骨近端的病变均显示信号强度 ide
icon
连续轴向3D T2加权梯度回波MR图像(a-d)。所有病变均累及胫骨近端,显示信号强度…(文本原文似乎不完整,仅译至此)。
icon
连续的轴向3D T2-w梯度回波MR图像(a-d)。所有位于胫骨近端的病变均显示信号强度ide。
icon
连续的轴向3D T2加权梯度回波磁共振图像(a-d)。所有累及胫骨近端的病变均显示信号强度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