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是一名54岁女性,于受伤后出现右踝疼痛,临床怀疑跟腱断裂,并于1周后通过X线和MRI进行评估。
病例2是一名62岁男性,报告小腿疼痛,引发对深静脉血栓的担忧,并通过超声进行进一步评估。他提到一次轻微外伤 发生在10天之前。
在病例 1 中,侧位踝关节 X 线片显示跟腱周围软组织厚度增大,并伴有小钙化(图 1)。MRI 提示跟腱远端 5.5 cm 处严重破坏(95%),出现囊性区域和出血迹象(图 2a、2b、3a、3b 及 4)。在小腿后部肌肉广泛水肿的基础上进行的全腿筛查发现于肌间筋膜平面存在一个 2.8 x 1.6 x 5.4 cm 的积液,压迫比目鱼肌。腓肠肌腱部分撕裂,而比目鱼肌和内侧腓肠肌出现 1 级拉伤,但纤维未见断裂(图 5a 和 5b)。
在病例 2 中,超声显示远端 6.0 cm 跟腱增粗,回声结构异常,可见多处钙化灶,并存在高度部分层次撕裂(图 6a、6b 和 6c)。在肌间筋膜平面(位于腓肠肌与比目鱼肌之间)可见一个 3.3 x 1.2 x 8.6 cm 的无回声积液,在多普勒检查中未见血流增加(图 7a 和 7b)。
两名患者均出现了高等级、接近全层的远端跟腱撕裂,并同时表现出背景性钙化性肌腱炎和网球腿的特征。
超声是一种廉价且广泛可及的诊断工具,可准确诊断网球腿和跟腱撕裂。虽然诊断并不要求必须进行MR检查,但它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发现更细微的病变,并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网球腿最常见于运动相关损伤,通常发生在膝关节伸直和足踝被迫背屈时 [1]。在Delgado等人 [1] 的研究中,诊断为网球腿的患者影像学表现包括:腓肠肌内侧头部分撕裂(66.7%)、腓肠肌内侧头与比目鱼肌之间有积液但无肌肉损伤(21.3%)、跖肌腱撕裂(1.4%)、比目鱼肌部分撕裂(0.7%)。Rohilla等人指出,后方浅层肌群中的任何肌肉(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或跖肌)受伤都可引起类似症状,通常称为“网球腿”。然而,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因受损肌肉不同而可能有所差异。若跖肌或其肌腱为孤立性撕裂,症状通常比腓肠肌或比目鱼肌撕裂或拉伤时更轻,活动能力可更快恢复 [2]。
推荐采用保守治疗,包括RICE疗法(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处)、镇痛药以及物理治疗。对于伴有筋膜间隙综合征的病例,可在超声引导下行激素/镇痛药注射以及血肿清除 [3]。
老年患者的跟腱撕裂可能在日常活动中于慢性退变部位发生 [4]。
我们这两名患者兼有钙化性跟腱病与高等级撕裂的罕见合并状况,同时伴随网球腿表现。由于其中一名患者在随访中未出现明显功能损害,另一名患者因糖尿病控制不佳而暂缓手术修复,故两名患者均采取了保守治疗。
跟腱断裂合并网球腿
1. X线片示:于跟腱远端可见局部密度增高影,提示钙化灶存在;跟腱连续性部分中断,软组织肿胀。
2. MRI(T1、T2加权像及脂肪抑制序列)示:
- 跟腱远端近附着处显著性软组织信号紊乱,腱组织信号异常并有高信号断裂线,符合近全层高等级撕裂征象。
- 局部可见斑点或团块状高信号与低信号混杂,提示钙化病灶及腱周围炎性改变。
- 腓肠肌内侧头与比目鱼肌之间可见异常液体信号或部分纤维断裂,符合“网球腿”(Tennis Leg)的影像表现。
3. 超声示:跟腱内部探及不规则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肿胀明显,纤维连续性部分中断,并可见局部钙化回声点;同时于腓肠肌内侧头与比目鱼肌之间可见液性暗区,与“网球腿”所致的肌腱/肌肉撕裂相符。
综合患者外伤史、高龄或慢性退变因素、影像学表现以及临床症状,最可能的诊断为: “合并钙化性跟腱病的远端跟腱高等级近全层撕裂,同时伴有腓肠肌内侧头与比目鱼肌损伤(网球腿)”。
本报告依据现有影像及临床信息进行综合性参考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治疗意见。具体诊疗方案仍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由专科医师评估后最终确定。
跟腱断裂合并网球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