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样骨瘤

临床病例 22.07.2022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2岁,女性
作者: Dr Simranjeet Kaur, Dr Victor Cassar-Pullicino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12岁的年轻女孩因左髋部非特异性疼痛就诊。最初认为是髂胫束弹响,并被转诊至物理治疗师。然而,疼痛并未缓解,她随后接受了普通放射线检查,接着进行了骨盆MRI和CT检查。

影像学表现

平片(图 1)显示在左侧髂骨前下髂棘(AIIS)上方有一个小的、边界清晰的透亮性病变。在蛙式侧位片上可以更好地观察到该病变。MRI(图 2)显示在前下髂棘上方存在一个边界清晰的圆形高信号病变,并伴有周围软组织水肿。该病变在 T1 加权像上为低信号,并在 T1 和液体敏感序列上都可见一个更低信号的核心病灶。未见相关的骨外软组织成分。CT(图 3)显示一个边界清晰的透亮性病变,中心可见钙化核心病灶。未见骨膜反应或皮质破坏。

病情讨论

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骨肿瘤,通常发生在7至35岁的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并且男性更易受累。患者常表现出典型的夜间疼痛,用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根据影像学表现,可将其分为皮质型、髓质(松质)型和骨膜下型。皮质内型骨样骨瘤最为常见,发生在长骨骨干,尤其是股骨和胫骨。通常,X线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透亮病灶,中央可见矿化的瘤巢及其周围的反应性硬化和骨膜增生。CT是鉴别该病灶的最佳成像方式,病变在CT上表现为边界清晰、呈圆形或卵圆形的低密度灶,周围可见反应性硬化。瘤巢中央可见高密度影,代表骨样基质。MRI可显示病变及周围骨髓和软组织水肿。瘤巢在T1加权成像上呈低至中等信号,在T2加权成像上的信号强度因矿化程度不同而可变。多项研究表明,由于瘤巢与周围皮质骨的信号特征相似,MRI在发现瘤巢方面的价值有限。在增强扫描时,瘤巢会有不同程度的强化。

骨扫描显示典型的双密度征,表现为中央高摄取区,周围是摄取也增高但低于中央区域的环绕区。关节内骨样骨瘤可导致明显的关节积液和滑膜肥厚,类似化脓性或炎症性关节炎。骨样骨瘤引发的强烈炎症反应在一些病例中可掩盖瘤巢,使影像学诊断更加困难。

典型骨样骨瘤的诊断较为明确。然而,在小骨骼和关节内部位时,影像学特征常不典型,MRI发现也可能具有误导性。主要的鉴别诊断包括布罗迪脓肿、应力性骨折、嗜酸性肉芽肿及其他皮质内骨肿瘤。CT灌注可以用于评估在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时的对比剂增强动力学。瘤巢血供非常丰富,增强峰值出现迅速,其时间与周围动脉相近。随着病灶周围对比剂摄取的出现并且迅速洗脱,在延迟期瘤巢的显影会下降,形成IV型曲线。有些情况下,瘤巢的早期快速强化后会进入平台期,形成III型灌注曲线。因此,如果一个具有骨样骨瘤形态学特征的病变在CT灌注上表现为I型或II型曲线,则应考虑其他诊断。另一方面,许多高血管性的肿瘤也可表现为III型或IV型曲线。所以,CT灌注不能单独用于诊断骨样骨瘤,而是帮助解决影像学外观不典型病变的难题。经皮CT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成功率极高且并发症风险低。

鉴别诊断列表

骨样骨瘤
布罗迪脓肿
应力性骨折
骨皮质假瘤

最终诊断

骨样骨瘤

图像分析

未检测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平片正位 (a) 和蛙式侧位 (b) 显示在左侧前方上方有一个淡而清晰边界的透亮性病变
icon
平片 X 线正位 (a) 和蛙式侧位 (b) 显示在左前方上方有一个边界清晰、呈淡影的透亮性病灶

抱歉,我没有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如需翻译,请提供完整的英文文本。

icon
冠状位 T1 TIRM (a) 和轴位 T1 TIRM (b) 图像显示在左前方下部上方有一个界限清晰的高信号病灶。
icon
冠状位 T1 TIRM (a) 和轴位 T1 TIRM (b) 图像显示在左前方下方上方有一个界限清晰的高信号病变
icon
冠状位 T1 TIRM (a) 和轴位 T1 TIRM (b) 图像显示在左前 inf 上方有一个界限清晰的高信号病灶。

对不起,我没有检测到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轴向 (a) 和矢状 (b) 重建 CT 图像显示一个界限清晰的透亮病灶,中央可见钙化的病灶核心。在那里。
icon
轴向 (a) 和矢状 (b) 重建的 CT 图像显示了一个界限清晰的透亮病变,中央有钙化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