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壁软骨肉瘤伴硬膜外延伸

临床病例 24.08.2022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32岁,女性
作者: Prof. Dr. S. Babupeter, Dr. Sree Vandana G., Prof. Dr. R. Ravi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32岁的女性因双下肢无力并在三个月内无法行走来我院就诊。她被转至我科进行胸椎的磁共振成像检查。

影像学表现

病情讨论

背景

软骨肉瘤是胸壁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所有原发性骨恶性肿瘤的30%并占所有原发性肋骨肿瘤的33%。大约10%的软骨肉瘤发生在胸壁,其中大多数在肋软骨交界处附近被发现[1]。它们通常见于4070岁之间,且在男性中更为常见

临床观点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95%的患者报告出现疼痛。疼痛通常起病隐匿且逐渐加重,平均出现时间约为1至2年。30%到80%的患者于就诊时可触及软组织肿块。病理性骨折是3%到17%患者的主要症状[3] 本例的独特之处在于双下肢无力的临床表现由胸壁软骨肉瘤引起,原因是同时存在椎体受侵并有后方硬膜外软组织成分导致脊髓受压。通过多种影像方式和组织病理学相关性评估肿块的整体范围,对于患者的正确管理至关重要。

影像学观点

在多排探测CT图像上,软骨肉瘤的典型表现是边界清晰的肿块,由软组织和软骨基质组成,包括环状、弧形及点状的钙化模式。常见邻近骨结构的侵袭和破坏。在MR成像上,软骨肉瘤中的软骨背景在T1加权图像上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为高信号[1]。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病灶表现为不均匀强化,主要集中在肿瘤外围[2]。 在本例中,CT显示左侧第5出现侵袭性骨膜反应,并伴有分叶状的软组织成分,可见增强的分隔和内部散在钙化。病灶的软骨基质在T2加权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此外,病变还出现硬膜外延伸并侵犯第5胸椎。PET CT显示了较高的代谢活性,反映出该病变的恶性特征。

组织病理学

在CT引导下对病灶进行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为2级软骨肉瘤,伴有广泛的黏液样区域。

鉴别诊断列表

胸壁软骨肉瘤伴椎体浸润及硬膜外扩展
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
尤因肉瘤
胸壁转移

最终诊断

胸壁软骨肉瘤伴椎体浸润及硬膜外延伸

图像分析

(无内容可翻译)

icon
横断面T2加权胸部图像显示在后纵隔左侧有一个分叶状的高信号病变。

没有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胸部矢状位 T2 加权图像显示病变的硬膜外扩展,导致脊髓受压。

(无翻译内容)

icon
(A 和 B) 矢状位 T1 加权胸部图像显示第 5 和第 6 胸椎骨髓信号异常改变。
icon
(A 和 B)胸部矢状位 T1 加权图像显示第 5 和第 6 胸椎存在骨髓信号的改变。

很抱歉,但我没有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冠状位STIR胸部影像显示在左侧上胸腔(蓝色箭头)存在高信号强度病灶,并伴有STIR高信号。

(没有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A 和 B)在纵隔窗下的胸部轴向平扫 CT 图像显示侵袭性骨膜反应(蓝色椭圆)inv
icon
(A 和 B) 在纵膈窗下的胸部轴位无对比增强 CT 图像中可见侵袭性骨膜反应(蓝色椭圆)inv

对不起,我没有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您提供需要翻译的具体文本。

icon
(A 和 B) 轴向对比增强胸部 CT 的软组织窗图像显示在 t 内存在强化的分隔(橙色箭头)
icon
(A 和 B) 软组织窗对比增强胸部 CT 轴位图显示在 t 中可见增强的分隔(橙色箭头)

(无内容可翻译)

icon
(A 和 B) 骨窗条件下的胸部轴向无对比增强 CT 图像显示该病变内存在多个钙化灶 (bl
icon
(A 和 B) 在骨窗条件下的胸部轴向无对比增强 CT 图像显示,病变内有多个钙化灶 (bl…),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钙化。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A 和 B) 与 CT 叠加的 PET 横断面图。该大型病灶表现出不均匀的代谢活性,主要位于上部。
icon
(A 和 B) 轴向 PET 图像与 CT 叠加。该大型病灶表现出异质性代谢活性,主要位于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