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性掌侧血管平滑肌瘤

临床病例 07.10.2022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61岁,男性
作者: João Garrido Santos, Filipa Ribeiro, Nuno Almeida Costa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我们报告了一例不常见的病例:一名61岁的男性,在左手掌侧出现一个体积较大且生长缓慢的软组织肿块。该肿块与疼痛或外伤史无关。无其他已知疾病,尤其是风湿性疾病。

影像学表现

进行了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在手的掌侧存在一个界限清晰、大小5厘米的皮下软组织肿块。

在T1加权像(T1-WI)(图1)上,肿块与骨骼肌相比主要呈等信号;在脂肪抑制DP加权像(FS DP-WI)上表现为信号不均匀,伴有混合的高信号和等信号区域。同时在FS DP-WI上还可见数条蜿蜒的高信号区,紧贴肿块周边(图2)。

在T1-WI和FS DP-WI上均可见一个界限清晰的低信号边缘。

静脉注射顺磁性对比剂后,肿块呈明显且不均匀的强化,在STIR序列上呈高信号的区域在动态增强检查中显示更强的强化程度(图3)。

未见肿块侵及肌腱或骨的迹象。

病情讨论

血管平滑肌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良性血管平滑肌肿瘤,起源于动脉和静脉的中层。它们可在真皮、皮下脂肪或筋膜内出现,并可分布于身体任何部位,最常见于下肢。[1-3]

此病在女性中略多见(男女比例:1.0/1.7),多见于第四至第六个十年。[3]

血管平滑肌瘤通常体积较小、质地坚实、可活动、生长缓慢。患者通常在出现症状若干年后才就诊,疼痛是最突出的临床表现,约44-60%的患者报告有疼痛。[1,4,5]

超声检查,尤其是MRI检查,可提供有价值的术前信息。除了平滑肌束和血管,这些肿瘤还可能含有透明变区域、脂肪或钙化灶,影像学可以识别这些成分。X线和CT图像通常显示界限清晰但无特异性表现的皮肤或皮下肿块,软组织密度可有或无钙化或脂肪成分。[3]

在超声检查中,血管平滑肌瘤表现为界限清晰、椭圆形、均匀的低回声结构,并伴有血流信号。[4]

在T1加权MRI图像上,这些肿瘤通常表现为与肌肉等信号的均匀或不均匀信号。在T2加权MRI图像上通常可见异质性线状、蜿蜒或分支状高信号区,对应于众多血管成分。由于这些血管成分,这些区域通常呈强烈增强,而等信号区域对应于纤维组织,通常不增强。在T1加权和T2加权图像上常可见一个低信号的包绕边缘,与病理检查中的纤维包膜相对应。还可见与肿瘤相邻的弯曲血管结构,这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4, 6, 7]

术前的穿刺活检常对诊断有帮助,但由于疼痛以及需获得最终诊断,这些病灶通常会被切除。[8]

由于局部切除后极少复发,因此通常仅需行简单的边缘切除。[3]

在手部或足部出现疼痛或无痛的缓慢生长的浅表肿块时,应将血管平滑肌瘤纳入鉴别诊断范围。尤其是在MRI上表现为T2加权图像中线状、蜿蜒或分支状高信号区域并且增强明显的病灶。若发现与肿块相邻的迂曲血管结构,也提示该诊断。

已取得患者本人书面知情同意用于发表。

鉴别诊断列表

血管平滑肌瘤
神经源性肿瘤
皮下平滑肌肉瘤
多形性未分化肉瘤
滑膜肉瘤
腱鞘巨细胞瘤

最终诊断

血管平滑肌瘤

图像分析

没有可翻译的内容。

icon
轴向 (a) 和矢状 (b) T1WI 显示在第四指间隙掌侧部位有一个界限清晰的包膜性病变。
icon
轴向(a)和矢状(b)T1 加权图像显示在第四指间隙掌侧有一个界限清晰的包膜性病变。

抱歉,我没有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矢状位 DP FS 图像显示异质性高信号,并可见内部线状及蜿蜒状低信号区域。

(无内容可翻译)

icon
轴向钆对比增强成像(a)和减影图像(b)显示明显的异质性强化。请注意这些区域。
icon
轴位钆对比增强后成像 (a) 和减影图像 (b) 显示强烈的异质性强化。注意这些区域。
icon
轴向钆对比增强成像 (a) 和减影图像 (b) 显示强烈的异质性强化。请注意这些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