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

临床病例 22.02.200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8岁,女性
作者: C. Debaere, S. Winand, E. Leesen, G. Pattyn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就诊时表现为乏力、瘙痒和黄疸。 体检发现躯干和四肢出现棕色、圆形的皮肤病变。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1330 mg/L)。 超声检查显示明显的肝脾肿大。 肝活检提示血色病。 棕色皮肤病变的皮肤活检诊断为色素性荨麻疹。 骨显像(99mTc-HDP)显示颅骨、脊柱、股骨和肱骨的放射性摄取增加。 随后,对这些感兴趣的区域进行了常规X线检查。

影像学表现

一名48岁的女性因疲劳、瘙痒和黄疸就诊。体检发现躯干和四肢出现棕色、圆形皮损。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升高(1330 mg/l)。超声检查提示明显的肝脾肿大。肝活检结果提示血色病。对棕色皮损进行皮肤活检后,诊断为色素性荨麻疹。骨显像(99mTc-HDP)显示颅骨、脊柱、股骨和肱骨等部位摄取增高。随后对这些感兴趣的区域进行了常规X线检查。骨髓穿刺获得了高细胞性的物质(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的比例为95:5)。这与皮肤活检诊断为色素性荨麻疹相契合,因为这两种情况均与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相关。

病情讨论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罕见的增殖性疾病,可影响男性和女性,起病于成人期。该病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皮肤(色素性荨麻疹)、肝脏、脾脏、淋巴结和骨骼。 其临床症状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前列腺素有关,可导致局部荨麻疹、潮红、腹泻和呕吐。血液学异常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肥大细胞在骨骼组织的增殖可能无症状,但也可出现由病理性骨折导致的疼痛和畸形。肥大细胞浸润骨髓时可引起肉芽肿样反应,破坏并取代小梁骨,同时伴有相邻新骨形成。 放射学表现无特异性。弥漫性骨质减少与骨质疏松、骨软化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镰状细胞贫血、高雪氏病和浆细胞骨髓瘤的表现几乎相同。弥漫性骨质硬化也可见于骨髓纤维化、佩吉特氏病和肾性骨营养不良。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中存在的多发局灶性硬化灶,其表现与骨转移、淋巴瘤以及纤维性骨病的表现类似。然而,这些不同模式的组合可缩小鉴别诊断范围,最可能提示肥大细胞增多症。

鉴别诊断列表

全身性肥大细胞增多症

最终诊断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

证书

没有检测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腰椎检查

icon
腰椎检查
icon
腰椎检查

髋关节及股骨近端的X线片

icon
髋关节及股骨近端的X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