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麻风性骨病

临床病例 26.04.2001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68岁,女性
作者: A. Loshkajian, R. Sigal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在麻风病背景下的足部畸形

影像学表现

非洲女性因足部畸形及由结节性红斑形成的皮肤病变入院。她在童年时期曾接受过麻风病治疗。

病情讨论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Hansen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特点是潜伏期长、病程慢,并累及皮肤、黏膜以及周围神经系统。 该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瘤型麻风和结核样麻风。 在较为恶性的瘤型麻风中,出现广泛融合的皮肤病变。常见广泛且致残的结节性红斑,并伴有弥漫性血管炎。皮肤病变由浅层组织中组织细胞增生所致。皮肤的小神经以及血管壁会受到杆菌的侵袭。 在较轻的结核样麻风中,皮肤病变是机体免疫强烈抵抗的结果。真皮的小神经被严重浸润并在早期出现神经破坏。 神经受累是所有麻风分枝杆菌感染的共同特征。尺神经、桡神经和腓神经等大的浅表周围神经常受累。神经参与导致感染相关的严重畸形,如足下垂和爪形手。皮肤感觉丧失导致反复创伤、皮肤病变和感染,以及骨折和多种骨骼病变。手足管状骨萎缩并出现自截现象也与神经受累有关。 麻风病的放射学特征包括骨炎、骨髓炎和骨膜炎。手和足常被波及。指(趾)骨的干骺端尤其容易受累。 累及手和足的骨炎属于神经病性类型。 此类病变包括末端指(趾)骨侵蚀,继而发生骨折以及整块指(趾)骨的吸收,呈现“被舔过的糖果”样外观。在足部,可出现跖骨和近节趾骨的进行性吸收。跗骨的崩解也并不少见,与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创伤以及再次感染有关。 常见骨硬化是由于骨病变修复所致。在骨瘤样麻风期间,可能出现手部指(趾)骨营养孔扩大,以及近节指(趾)骨远端的囊样病变。 特异性的麻风性关节炎并不常见,可累及踝、膝、腕、手指和肘关节。 在管状骨中,也可观察到胫骨、腓骨以及尺骨远端的对称性骨膜炎。 麻风性神经病性骨关节病的放射学表现并无特异性,与梅毒、糖尿病、脊髓空洞症和先天性疼痛缺失所见相似。

鉴别诊断列表

足部麻风病

最终诊断

足部麻风病

证书

目前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麻风病:足部神经病理性损伤

icon
麻风病:足部神经病理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