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右股骨后方可见哑铃状肿物,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在其颅极处可见结节样区域,在T1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
一名1961年出生的女性患者因1989年在右侧腘窝被诊断出腹腔外硬纤维瘤,转诊至我科进行随访。1996年对右大腿进行的MRI检查显示,在右股骨后方出现哑铃状肿块,于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强度。在肿块的近端和远端极端可见结节状高信号区域,于T1加权像上表现为信号增强,于T2加权像上表现为轻度信号增强。这些高信号结节被认为是活动性硬纤维瘤。我们于1997年和1998年重复了MRI检查,未见明显变化。1999年的MRI检查显示肿瘤大小为7,5 × 5,7 × 30,5厘米,并且在近端极的高信号结节增多。2000年和2001年的MRI检查所见则无变化。由于肿瘤体积较大,已经对患者造成外观上的困扰,她因此前来咨询有关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纤维瘤病(Fibromatoses)是一大类具有相似显微镜外观的良性纤维组织增生,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纤维病变和纤维肉瘤之间。纤维瘤病包括: A) 表浅性纤维瘤病: 1) 掌筋膜纤维瘤病(Dupuytren’s disease), 2) 跖筋膜纤维瘤病(Ledderhose’s disease), 3) 阴茎纤维瘤病(Peyronie’s disease), 4) 指关节垫(Knuckle pads); B) 深部纤维瘤病: 1) 腹腔外纤维瘤病(extraabdominal fibromatosis)=腹腔外硬纤维瘤(extraabdominal desmoid), 2) 腹壁纤维瘤病(abdominal fibromatosis)=腹壁硬纤维瘤(abdominal desmoid), 3) 腹腔内纤维瘤病(intraabdominal fibromatosis)=腹腔内硬纤维瘤(intraabdominal desmoid): i) 盆腔纤维瘤病, ii) 肠系膜纤维瘤病, iii) Gardner 综合征中的肠系膜纤维瘤病。 纤维瘤病的特点是呈浸润性生长,常复发,但几乎从不转移。深部纤维瘤病为生长迅速的肿瘤,常可长到较大体积。它们比表浅性纤维瘤病更具攻击性,具有更高的复发率,且多累及躯干和四肢的深部组织。对深部纤维瘤病仍沿用“硬纤维瘤”(desmoid tumor)这一描述性术语,也使用较少见的同义词“无转移性纤维肉瘤”。腹腔外硬纤维瘤在显微镜下表现为良性,但可长至较大体积,易复发,并可如纤维肉瘤样侵袭邻近组织。腹腔外硬纤维瘤起源于肌肉、其上筋膜或腱膜的结缔组织。 腹腔外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该病灶表现为软组织肿块。患者主诉为不知不觉中出现的无痛性肿块,晚期可能因相关肌肉活动而出现疼痛。肿瘤可侵袭或包绕大神经,最终导致肢体瘫痪。最常见于青春期至40岁之间的患者。 解剖部位:腹腔外(硬纤维瘤)纤维瘤病最常见的部位是肩部、胸壁和背部、大腿、肠系膜以及颈部。约28%的病例在肿瘤部位有创伤史(手术、意外或其他物理因素)。此外,还报道了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因素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也有关于硬纤维瘤多中心性发生的报道,此时往往在同一解剖区域内,新的病灶沿着更近中线方向出现。肿瘤的平均大小在直径5~10厘米之间,但更大的体积也并不少见。肿瘤质地坚实,外观类似瘢痕组织。 鉴别诊断:应将硬纤维瘤与以下病变相鉴别: 1) 纤维肉瘤, 2) 反应性纤维化, 3) 瘢痕, 4) 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 复发:复发率平均为40%,最常见于位于肩部、骨盆带(臀部肌肉、大腿肌肉、股四头肌及腘窝肌群)和颈部的肿瘤。复发通常发生在切除后2~3年内。 治疗:治疗方法是行根治性切除,包括广泛边缘切除以防复发。对于切除不完全或切缘阳性的患者,术后应加用放疗。对于手术切缘阳性患者,可采用随访并在复发时及时治疗的策略,替代立刻进行放疗。对于无法手术或复发后无法手术的病变,放疗可作为单一治疗手段。对于复发风险高的患者,辅助放疗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对于初次或多次复发后又接受放疗的患者,在局部控制方面并无显著差异。所需 minimum 放疗剂量至少为 50~60 Gy,5~6 年的局部控制率约为 70~80%。 内分泌状态(雌激素)可能会影响肿瘤生长。使用他莫昔芬治疗可使肿瘤体积逐渐缩小。其他可选疗法包括运用 Testolactone、非甾体抗炎药(NSAID,如吲哚美辛、舒林酸,或舒林酸联合华法林和维生素 K1,再或吲哚美辛联合维生素 C)、低剂量化疗(使用长春碱类药物如长春花碱或长春瑞滨联合甲氨蝶呤)以及干扰素-alpha(±全反式维甲酸)。
腹腔外纤维瘤病
未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根据提供的MRI图像(T1加权像为主)可见右股骨后方软组织内一梭形或哑铃状病灶,该病灶在T1加权像上整体信号相对较低,但在其近头侧(颅侧)可见局部结节样高信号区域。病灶与周围肌层间界限欠清,局部显示似有渗透或包绕周围软组织趋势,体积较大(可超过5cm以上),呈深部软组织肿块特征。未见明显骨质破坏或骨髓内异常信号,但病变与邻近肌肉组织关系密切,边界局部模糊。
鉴于患者年龄、肿瘤体积及生长方式,最应重点考虑深部纤维瘤病(亦称“额外腹壁纤维瘤”或“肌腱膜性腱膜纤维瘤”)。
结合患者年龄(40岁女性)、病灶影像学特点(哑铃状、T1加权像低信号为主并可见部分较高信号区、肿块深部且腱膜或肌肉间隙受累),以及临床文献所述深部纤维瘤病的典型表现,最可能的诊断为:
深部纤维瘤病(Extra-abdominal Desmoid Tumor)。
若仍有疑问,需进一步行组织学病理检查(活检)以确认。
手术或放疗后,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组织瘢痕和功能受限。康复训练的目标在于:
建议参照FITT-VP原则制定康复运动处方,循序渐进: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如患者存在其他合并症(如骨质疏松、关节病变或心肺功能不足),需个体化评估并在训练中加强监督,避免过度负重或超负荷运动。
免责声明:本报告为基于现有资料所做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当面指导。具体诊疗及康复方案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并在专科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腹腔外纤维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