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性假肿瘤:一种血友病的罕见并发症

临床病例 03.11.2022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27岁,男性
作者: Poornima Maravi, Lovely Kaushal, Harsha Dubey, Pallavi Thakur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27岁男性,已知患有甲型血友病,因左膝肿胀前来进行MRI检查。体检时发现存在一个较大肿胀,5年来逐渐增大。实验室结果显示Hb 4.0 g/dl(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且PT和APTT分别升高(14秒和99.7秒)。

影像学表现

左膝X线片(图1a、1b)正位和侧位显示一个大的软组织肿胀,伴有侵及股骨中段及远端的壳形吸收、侵蚀和弥漫性破坏模式。可见明显的波浪状骨膜反应、皮质增厚及穿越病灶的骨小梁。

MRI显示在T1WI轴位和冠状位图像(图2a、2b)上有一个体积较大、分叶状、边界清晰的膨胀性病变,呈弥漫性异质混合信号强度,并有清晰的低信号包膜。在轴位图像上可见放置偏心的股骨远端以及低信号的小梁延伸进入病灶。

T2WI(脂肪抑制)图像显示类似信号强度的病灶,其中可见明显局灶性低信号区域(图3a、3b)。图3b矢状位显示股骨远端向前移位,伴有明显的皮质破坏和骨质中断。髌骨被向前下方移位(未显示)。

T2* GRE轴位图像(图4)示病灶内部及周边边缘出现广泛的GRE blooming现象。

病情讨论

血友病性假瘤是血友病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大约发生在 1-2% 的血友病患者中,且仅见于男性 [1,2]。假瘤是一种被包膜包裹、缓慢扩张的慢性血肿,可累及肌肉/软组织或骨骼,其中含有不同演变阶段的血液产物。包膜由厚的纤维间隔和含铁血黄素沉着的巨噬细胞组成 [3]。软组织假瘤最常见于大腿、臀部和髂腰肌区域。骨外/骨内病变会导致广泛的骨破坏并伴有病理性骨折。由于血肿缓慢扩张所产生的压力,可能造成疼痛、皮肤坏死、筋膜间室综合征、关节挛缩以及对神经血管束的压迫 [4,5]。股骨、骨盆、胫骨和手骨最常见受累 [6]。部分病例可同时出现软组织病变和骨骼病变。

普通放射学检查的表现因病变范围、位置、骨皮质或骨髓破坏程度而差异很大,往往不典型。伴随广泛破坏的软组织肿块可模拟肿瘤或其他感染性病变。相邻关节若显示血友病关节病变可提示诊断。骨质病变通常呈膨胀性、溶骨性,可见骨小梁穿过病变处,伴或不伴骨膜反应。常会出现畸形和病理性骨折。CT 有助于评估骨小梁、骨皮质改变和骨膜反应。MR 可清晰显示病变轮廓、肌肉/软组织平面的扩展/浸润情况、神经血管束受累以及骨损害程度。MR 的主要价值在于显示病变内部处于不同演变阶段的血液产物。包膜在 T1 和 T2 序列上的低信号特性提示纤维性质,具有诊断意义 [7]。MR 还能检测急性出血,从而影响是否需要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决策。

理想治疗方案需根据具体病例而定。由新近出血形成的假瘤需要给予凝血因子替代和制动,而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可考虑外科治疗 [8]。在巨大假瘤的病例中,术前动脉栓塞有助于控制术中出血。CT/MRI 在监测软组织/肌肉血肿及其演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手术禁忌时可考虑放射治疗 [9]。放射治疗的推荐剂量较小,每次 2 Gy 或更低,直至累积达到 6-23.5 Gy [10]。

主要启示

在不同演变阶段显示血液产物的特征性发现,结合患者的阳性病史,对于提示诊断至关重要;在这些病例中由于出血(包括瘘管形成及感染)的高风险,不建议进行组织学诊断。

已获得患者签署的书面知情同意用于发表。

鉴别诊断列表

血友病假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巨细胞瘤
棕色瘤
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纤维肉瘤
血管性转移瘤

最终诊断

血友病性假瘤

图像分析

没有提供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左膝和远端大腿的正位X线片显示大块软组织病变,导致广泛破坏。
icon
左膝和远端大腿的侧位X线片显示一个体积较大的软组织病变,造成广泛破坏

没有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轴位 T1 加权成像显示一个大范围软组织肿块,分布广泛,呈多样性混合信号,并伴随骨小梁低信号表现。
icon
冠状位T1WI显示一个大的异质性肿瘤样肿块病变,呈混合信号强度。

(无内容可翻译)

icon
轴向 T2WI(脂肪抑制)图像显示了一个体积较大的软组织肿块,具有多样化的异质性信号,部分离散区域显示 n
icon
矢状位 T2WI(脂肪抑制)图像显示股骨远端向前移位,并伴有严重的皮质破坏及骨质改变。

(未检测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轴向 T2*GRE 显示病变内部及其周边环(黄色箭头)存在广泛的磁敏感伪影。残余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