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患者在松解腕横韧带手术后出现了右手剧烈疼痛及感觉丧失。
患者在因为右手腕管综合征行屈肌支持带手术松解后前来就诊。她诉说右手剧烈疼痛和感觉丧失。尽管之前已进行过腕管减压手术,但仍然存在持续的正中神经病变症状,因此进行了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检查方案包括轴位和矢状位的T1加权、T2加权及GE STIR序列成像,未使用顺磁性对比剂。检查时患者仰卧,手臂沿身体伸展,确保前臂与手保持完全对齐。
MRI检查显示与正常相比更大的正中神经横断面积,并且在T2和GE-STIR图像上神经信号明显增高。MRI还显示屈肌腱有广泛性水肿并出现腱鞘炎的征象。此外,图像还显示伸肌腱鞘炎,在T2和GE STIR图像上表现为腱鞘高信号。
桡腕关节还存在积液。
这些发现提示存在术后正中神经损伤,经肌电图(EMG)检查证实了这一推测。
腕管综合征是上肢最常见的神经病变。保守治疗失败后,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松解屈肌支持带。 腕管综合征手术松解的并发症包括:横腕韧带松解不充分、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周围的术后瘢痕、浅掌弓损伤、屈肌腱损伤以及医源性神经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未能完全松解屈肌支持带。 由于切断正中神经运动分支而造成的损伤并不常见,但其所带来的后果是持续的感觉异常和疼痛。
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腕管综合征手术松解后并发症方面的贡献似乎非常有用。通过MRI,可以可靠地发现尺神经或正中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屈肌支持带松解的完整性。因此,我们认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屈肌支持带切开术后仍有持续症状时),MRI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检查。
正中神经的手术损伤
未检测到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具体文本。
根据提供的MRI序列图像,腕管部位局部软组织结构显示如下特点:
1. 在术后区域可见疑似瘢痕组织,局部信号呈稍高或混杂信号(T2加权像可能表现更明显)。
2. 正中神经所在区域的周围可见组织密度或信号异常,提示术后修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纤维化或炎性变化。
3. 未见明显完整连续的屈肌支持带(即屈肌瓣膜或横腕韧带)走行,提示其可能存在部分未完全松解或残存纤维束带牵拉。
4. 影像中未见明显骨折征象或骨质破坏,但需排除局部小的骨质或关节改变(如远期关节炎性改变)。
5. 在指向处(箭头所示),可见与神经位置相邻的异常信号影,可考虑为局部粘连、瘢痕等组织,或疑似神经鞘影响。
整体而言,术区显示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正中神经近或远端邻近区域,需综合临床症状与此影像表现评估。
结合影像和患者既往病史,以下情况可列为主要考虑的诊断或鉴别诊断:
1. 屈肌支持带未完全松解:由于此处瘢痕或术中切开不完全,导致正中神经仍有机械性压迫或牵拉;影像学上可见横腕韧带局部结构仍存在的迹象。
2. 术后瘢痕粘连或神经周围炎性反应:在部分患者中,术后出现增生性瘢痕或纤维化,可能对正中及/或尺神经区域产生持续或新的挤压;影像中可见相对于正常软组织更高信号或不规则的条索状组织。
3. 医源性神经损伤:尽管发生率较低,但术中损伤正中神经的一些分支或邻近组织仍有可能,表现为神经鞘异常增厚或信号改变;患者往往仍有疼痛或感觉异常。
4. 其他腕关节不可逆改变:如腕部小关节退变、腱鞘炎症加重、局部软骨或韧带损伤等,但相对可能性较小,仅在影像或临床提示时重点考虑。
结合患者年龄(60岁)、术后依然持续的手部剧烈疼痛与感觉缺失,以及MRI上正中神经周围或腕管部位存在不规则信号影、疑似残存或增生的纤维束带,最有可能的诊断为:术后屈肌支持带未完全松解伴局部瘢痕粘连。
若患者需进一步明确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可考虑结合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等检查;若仍有明显神经受压迹象并影像学定位明确,必要时可考虑再次手术探查或松解。
治疗策略:
1. 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轻或仅表现为中度疼痛、感觉障碍者,可先行局部制动、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理疗)和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等对症处置。
2. 神经营养及减轻痛觉敏感:必要时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族)或神经痛药物(如加巴喷丁、普加巴林),辅助缓解术后神经痛。
3. 注射治疗:在局部瘢痕明显且引起炎症或粘连时,考虑在影像引导下进行软组织内局部注射(如糖皮质激素),以减轻炎性反应。
4. 二次手术松解:若保守治疗无效,并且经电生理及影像提示神经持续受压,可考虑行再次手术探查,彻底松解残余或新增瘢痕及韧带组织。
康复与运动处方(FITT-VP原则):
1. 初始阶段:
· 频率(Frequency):每周3次左右,间隔1-2天以方便休息。
· 强度(Intensity):以轻度疼痛可耐受为度,避免剧烈屈伸或负重训练。
· 时间(Time):每次10-15分钟的基本手腕活动,如温水浸泡后轻柔活动关节、手指抓捏练习等。
· 方式(Type):手指及腕关节的主动活动,包括抬腕、屈腕、握拳、指关节伸展等;配合局部按摩或康复器械辅助。
· 进阶(Progression):若患者在此过程中疼痛逐渐缓解,可适度延长单次训练至20-30分钟,并可轻度增加手部抗阻练习(如轻握手力器)。
2. 中期阶段:
· 按疼痛程度与改善情况,每周增加一次训练频率(可至4次/周)。
· 轻中度弹力带握力练习或小型握力器进行渐进式抵抗训练,时间可延长至每次20-30分钟;加强腕部伸屈及前臂旋转活动。
3. 后期维持阶段:
· 频率可维持在每周3-4次,强度根据恢复情况逐渐提高,直至接近日常生活所需。
· 重视功能性练习,如提重物技巧、握力持久度训练等,以巩固手部与腕关节功能。
安全提示:如出现痛感明显加重、局部红肿或功能急剧下降,应及时终止训练并复诊评估,排除继发性损伤或术后并发症。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基于现有资料进行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的面对面诊疗或专业医生的意见。若有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就医或向合格医疗专业人士咨询。
正中神经的手术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