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骨化:MRI影像学所见

临床病例 14.05.2002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0 岁,男性
作者: D. Console, S. Tamburrini, A. Stilo, D. Barresi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患者右膝疑似内侧半月板撕裂,伴有弥漫性疼痛。平片显示膝关节内有一个较大的骨化体。同时进行了MRI检查。

影像学表现

患者因右膝内侧半月板疑似撕裂并伴有弥漫性疼痛就诊。普通X线片显示在膝关节后内侧出现一个较大的骨化体。使用0.5T系统的发射-接收四肢线圈进行了MRI检查。

内侧半月板的撕裂得到证实。此外,在膝关节后内侧发现两个圆形结构,边缘光滑,信号与骨相似。关节镜检查时证实存在两个半月板骨化灶。

病情讨论

半月板骨化灶是一种罕见的膝关节骨骼异常,其特点是在半月板内出现骨化区域。受累患者通常较年轻且多为男性。 半月板骨化灶的最大直径范围为 7 至 10 毫米,通常为单发,最常见于内侧半月板后角 [1,2]。 目前已提出了四种主要理论来解释其病因:半月板纤维软骨营养不足导致的退行性病变;半月板获得性损伤所致;胚胎期残余结构的持续存在;或为半月板后角附着处胫骨平台撕脱导致 [3,4]。 临床上半月板骨化灶很少无症状;更多情况下,患者表现为剧烈而弥散的疼痛、关节肿胀以及关节卡锁。有些作者则认为只有当半月板形态被改变并产生纵向撕裂时,半月板骨化灶才会引起症状。 治疗上尚存在争议。一些作者 [1] 建议,如果患者出现症状,可以选择关节镜或关节切开术,而另一些作者建议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半月板骨化灶不应被切除 [4]。 因此,为了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并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正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常规前后位和侧位膝关节 X 线平片是评估膝关节疼痛患者的初始影像学检查。 半月板骨化灶在 X 线平片上表现为圆形或三角形的钙化密度,带有与松质骨相似的小梁结构,这有助于将其与常见于半月板内的其他病变区分开来(钙化性焦磷酸钙沉积性关节病中的半月板钙化、骨软骨游离体和离断性骨软骨炎)[3,5]。 当常规 X 线片显示股骨关节软骨存在缺损时,还需要将关节内游离体和离断性骨软骨炎与半月板骨化灶进行鉴别。在先前的报道中,一些作者 [1,3,4] 认为透视检查具有一定价值。 在无法鉴别半月板骨化灶与其他半月板钙化病变、且软骨或骨质缺损不可见的情况下,采用膝关节屈曲 30-40° 的空洞位投照(隧道位)会有所帮助。 在 MRI 图像上,半月板骨化灶呈现不同形状和大小、边缘光滑规则的结构,位于半月板内,信号特征与骨髓相似:T1 加权像上为高信号,T2 加权像上为中高信号,且在脂肪抑制序列上信号减低。 在某些病例中,就像上述提到的例子,半月板骨化灶在梯度回波 T2W 图像上可呈低信号,这可能与其内部骨小梁增多导致的磁敏感效应有关。 与一些作者的看法一致,我们认为 MRI 在鉴别诊断半月板骨化灶与游离体、离断性骨软骨炎、半月板钙化以及半腱肌与腘肌腱撕脱方面非常有用,因为这些病变中的骨质碎片都位于半月板纤维软骨之外。 MRI 还可用于检测合并半月板撕裂以及可能伴随的韧带损伤,而这些病变在有半月板骨化灶的患者中可能并无特异性症状 [2,5]。

鉴别诊断列表

半月板小骨

最终诊断

半月板小骨

证书

没有检测到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右膝关节X线片

icon
右膝X线片

冠状位SE T1加权图像

icon
冠状位 SE T1 加权图像

冠状位 GRE T2加权图像

icon
冠状位 GRE T2 加权图像

矢状位SE T1加权图像

icon
矢状位SE T1加权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