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囊肿引起的腓总神经压迫性神经病

临床病例 07.07.2002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52个月,男性
作者: A Rawal, K R Ratnam, Q Yin, C Sinopidis, P S Prasad, S Frostick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患者表现为左下肢剧烈疼痛,自膝关节向外踝放射,左足背感觉减退,左大脚趾伸展无力,并且行走困难。 临床检查发现左膝关节前外侧存在平滑而坚实的肿胀。

影像学表现

患者表现为左腿剧烈疼痛,从膝关节放射至外踝,左足背感觉减退,左侧大脚趾伸展无力以及行走困难。

临床检查时,可见左膝关节前外侧有一个光滑而坚实的肿胀(图1)。与右侧相比,左小腿肌肉萎缩;左足背麻木,范围延伸至第二趾蹼处;大脚趾背伸力量减弱。

膝关节的MR检查(图2-4)显示在腓骨颈前方,从胫腓关节下方开始出现一个4cm x 2cm x 2cm大小、界限清楚且分叶状的软组织肿物。该肿物内部在T1加权像上呈均匀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腓骨正常,没有皮质破坏。

超声检查(图5)证实该病变呈细长形,具有囊性特征。穿刺该囊肿后,获得1.5ml浓稠、透明、果冻样的液体。

手术时发现,该肿物源自近端胫腓关节。它与腓总神经紧密粘连,并在腓骨颈处压迫神经(图6)。完全切除的肿物大小为4cm x 2cm x 2cm,为分叶状、囊性,并含有黏液样物质。显微镜检查显示其中含有充满黏液的空腔。

术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手术三个月后,患者疼痛和感觉减退均已消失。

病情讨论

由腱鞘囊肿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是罕见的发现。

压迫腓总神经的滑膜囊肿可能是神经外型或神经内型(Ghossain et al.)。它们可能是同一种病理实体的解剖变异。尽管已经提出了许多关于这些囊肿发病机制的假说,但起源于近端胫腓关节的滑膜来源似乎最为可能。这一假说不仅能解释神经外囊肿的来源,而且也能解释神经内囊肿的产生。实际上,在后者的情况下,囊肿会抬高并压迫神经,随后其囊壁与神经鞘之间出现黏连和融合。来自上胫腓关节的囊肿通过一条小的返隆关节支与腓总神经相连。文献中所描述的大多数引起腓总神经受压的腱鞘囊肿均为神经内型。而在本例中,腓总神经受压是由神经外囊肿引起的。

鉴别诊断应考虑 L5 神经根病变(Huaux et al.)、创伤后神经内出血(Gurdjian et al.)、在腓骨长肌腓骨附着处腱弓附近的神经受压(Sidey et al.)以及神经鞘瘤。

普通 X 线检查对于诊断腱鞘囊肿的价值有限,但可用于排除骨异常或腓骨颈骨折。Seeger 和 Bassett 描述了腱鞘囊肿在磁共振成像(MRI)中的特征:在 T1 加权像上信号较低,而在 T2 加权像上信号较高且表现为均匀。由于在实体肿块中也可见病变同质性,因此在 MRI 上区分腱鞘囊肿与神经鞘瘤可能存在困难。超声检查有助于显示肿块的囊性特征并将其与实性肿瘤区分。MRI 与超声联合应用在可疑病例的鉴别诊断中可能会有所帮助。Takagishi 等报告了在诊断肩胛上神经受压时使用这种组合的方法。

目前众所周知,通过显微手术切除囊肿(同时保护与其粘连的神经纤维)(Rondepierre et al.),并同时结扎或电凝囊肿蒂和腓总神经的返隆关节支,可以实现永久治愈。

总之,神经外腱鞘囊肿对腓总神经的压迫是一种罕见且易导致误诊的情况。MRI 有助于对该病进行准确诊断,在可疑病例中可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来证实肿物的囊性性质。应尽早进行显微外科探查进行治疗。

鉴别诊断列表

腱鞘囊肿

最终诊断

腱鞘囊肿

证书

(无内容)

图像分析

术前照片

icon
术前照片

病灶的T1加权MR图像

icon
病灶的 T1 加权磁共振图像

病灶的T2加权磁共振成像

icon
病变的T2加权磁共振图像

T2加权磁共振图像

icon
T2加权磁共振图像

病变的超声影像

icon
病灶的超声图像

术中照片

icon
术中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