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绊倒并摔到下巴后,患者出现双侧鼓室积血和轻度听力下降;随后进行了颅骨X线检查并进行 CT 检查。
患者在回家途中,双手提着购物时被绊倒并跌倒,导致下巴撞击地面。他的家人将他送往医院,因为在跌倒后他曾短暂失去意识。虽然并没有明显的头部外伤,但他的下巴出现明显的瘀伤。该男子的主要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听力下降,并且发现他双耳有血液渗出。患者在发音说话时也感到轻微疼痛。
最初进行了颅骨X线检查。虽然当时认为结果正常,但由于强烈怀疑存在颅底骨折,因此随后进行了脑部和颅底/颞骨的CT检查。
听道出血通常是颅底骨折的征象之一,对于任何面颌部创伤的患者,都需要在初步处理阶段加以排除。然而,文献中并不常见关于听道出血亦可提示外耳道(EAC)骨折的报道。进一步而言,这种骨折还可能与下颌髁骨折同时出现,尤其是在受伤机制是直接下巴创伤的情况下(如本例)。此外,下颌髁也可能发生脱位。
外耳道由外侧软骨性三分之一以及内侧骨性三分之二组成,呈完整的管状结构。颞下颌关节(TMJ)位于外耳道的前方,而关节窝则在骨性外耳道前壁形成凸起。正是由于二者的毗邻关系,使外耳道在外伤、手术或其他病理过程中容易受到创伤而发生颞下颌关节脱出。特别是,当下颌受到正面撞击时,由于下颌髁直接撞击外耳道前壁(鼓板),往往可导致该处发生EAC骨折。因此也不难理解,有时这还会引起下颌髁自身的骨折,甚至是颞下颌关节的骨折脱位。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受到颅骨外侧或后方的撞击而导致颞骨纵行骨折,也可能合并外耳道骨折,但通常累及外耳道的上后象限。由于直接下巴创伤,本例患者出现双侧外耳道骨折,并伴有右侧下颌髁的不移位骨折。两侧外耳道内均有血肿导致轻度听力下降,虽然在CT扫描的可视范围内,鼓膜本身保持完整。颞骨表现如预期正常,脑部扫描亦正常。
对于有创伤及听道出血的患者,最严重且需要诊断或排除的情况是颅底骨折。然而,在此临床情景中,尤其是面对直接下颌创伤时,也不能忽视因下颌髁后移脱位导致的外耳道骨折。对于儿童同样适用。此类创伤可能造成听力损失,原因可能是鼓膜损伤、中耳听小骨的破坏或仅仅是血肿所致,这些部位都需要进行仔细的检查。
外耳道和下颌髁骨折
(无内容可翻译)
1. 双侧外耳道(External Auditory Canal, EAC)显示断裂线,主要位于前壁部位,可见软组织密度影或血肿征象。
2. 右侧下颌髁突(mandibular condyle)处显示一处不明显移位的骨折线(未见明显错位)。
3. CT 显示双侧颞骨整体形态大体正常,未见基底颅骨骨折征象。颅内扫描范围内未见明显颅内出血或其他异常病变。
4. 双侧鼓膜在影像上未见明确破裂征象;双侧EAC内有积血,可与临床的双侧血性分泌物及听力下降相印证。
1. 颅底骨折(Base of skull fracture)
● 以外耳道出血或血性分泌物为临床特征之一,但本次CT并未见明显颅底骨折走行,故为需要排除但已基本排除的损伤类型。
2. 外耳道骨折(Fracture of the EAC)
● 本例CT可见双侧EAC前壁骨质连续性中断,且伴随血肿征象,符合外耳道骨折的表现。
3. 下颌髁突骨折(Mandibular condyle fracture)
● 创伤机制为下颌受力,由下颌髁突后移撞击外耳道前壁;本例右侧髁突已观察到不明显移位的骨折线。
4. 髁突脱位或颞下颌关节(TMJ)损伤
● 下颌髁突骨折、外耳道损伤时需考虑关节脱位可能。本例暂未见明显TMJ脱位,亦需结合临床检查。
综合影像学表现、患者插入伤史(跌倒撞击下巴)以及临床症状(双侧耳道出血、轻度听力下降),最可能的诊断为:
• 双侧外耳道骨折合并右侧下颌髁突不明显移位性骨折。
• 鼓膜未见明确破裂,但双侧血肿引起的听力下降。
未见基底颅骨骨折征象,暂可排除颅底骨折。
1. 治疗策略
● 保守治疗:对于不明显移位的髁突骨折以及外耳道骨折,多采取保守观察为主,包括止痛、消炎、预防感染及严密随访听力和骨折愈合情况。若外耳道内血肿量较多,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清理血凝块,以减轻耳道堵塞和听力下降。
● 手术治疗:若出现明显髁突移位或损伤,导致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或若外耳道骨折导致严重畸形、反复感染,则需考虑手术评估。
● 听力评估与耳科随访:根据出血及听力状况,应定期进行听力测试及耳内镜检查,以排除中耳损伤或持续性外耳道问题。
2. 康复/运动处方
康复重点在于下颌关节活动度的逐步恢复及预防关节强直,同时也要顾及患者整体健康状态,尤其是72岁高龄需注重安全性和渐进性。
本报告为基于提供的病历信息和影像资料所作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和专业医生的意见。若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
外耳道和下颌髁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