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患者已知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出现左髋部疼痛两天的病史。患者看上去状况良好,体温为37.2℃。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和CRP均升高。两天后,他变得嗜睡且定向障碍,心动过速达140次/分钟。心电图显示快速房颤,其生化血液指标提示肾功能衰竭。
患者出现左髋部自发性、局限性、搏动性的疼痛已持续两天,疼痛严重到无法在左腿上承重。他已有已知的强直性脊柱炎病史,累及双侧髋关节,并一直口服抗炎药物。
初诊时,他没有发热、寒战、不适或食欲不振。左髋关节的活动范围明显减少,但在尚可活动范围内并无疼痛。他整体状态良好,体温为 37.2°C。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为 19.2 x 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为 17.7 x 109/L,C 反应蛋白(CRP)水平为 151 mg/L,红细胞沉降率(ESR)在第 1 小时为 7 mm。由于白细胞计数和 CRP 水平升高,进行了血培养。
骨盆前后位 X 光片(同时包含双侧髋关节,图 1)以及仅左髋关节(图 2)显示了髋臼内突。患者因疼痛入院,初步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发作。
两天后,患者出现嗜睡和意识模糊,心率达 140 次/分钟。怀疑为阿片类药物过量所致,他对静脉注射纳洛酮最初短暂地有所反应。心电图显示快速心房颤动,生化血液指标提示肾功能衰竭。患者被转入重症监护室接受心脏复律和血液滤过。
就诊 48 小时后,初始血培养结果报告为 金黄色葡萄球菌 阳性。对左髋进行超声检查发现关节内有积液。左髋关节切开探查发现关节内存在大量脓液,随后从其中分离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手术对关节进行了彻底冲洗。患者接受了静脉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持续留在重症监护室,直到其心脏和肾功能恢复到令人满意的水平。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手术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
任何慢性炎性关节疾病导致外周关节疼痛加剧通常被认为是疾病的复发和进展,并通过合理调整镇痛药物的使用来控制。要在临床上区分关节炎复发与关节感染往往极为困难。血液学指标通常缺乏特异性,而在已经受损的关节发生感染时,普通X线所显示的变化也很难评估。基于这些原因,感染的诊断常常被延误,只有在关节破坏进入晚期时才可能确诊。这也解释了所报道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1)。
在本文所述病例中,当患者发生败血症时所出现的一系列戏剧性事件使得能够及早作出诊断并进行适当的治疗。
已知的成人化脓性关节炎危险因素包括免疫功能受损状态、类风湿关节炎(2)等炎症性疾病、骨关节炎、痛风等破坏性关节疾病以及关节假体(3)。实际上,任何形式的关节炎都可能通过破坏关节面,使其在理论上更易发生感染。然而,原因尚不明确的是,已有强直性脊柱炎病史的关节出现感染极为罕见,至今仅有两例病例报告(4,5)。
此前有人推测,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原菌可通过异常的胃肠道进入(4),但就本病例而言,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因此这种途径极不可能。在本例中,尽管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调查,仍未能确定菌血症的具体来源。
我们认为,即使基础疾病是血清阴性关节病变,也应始终考虑到感染的可能性。它可以在身体其他部位并无可识别菌血症来源的情况下发生。与儿童类似,在已有关节炎的成人关节中,若要尽早诊断和处理感染以避免潜在的严重和致命并发症,就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即便诊断为关节炎复发,也应对关节穿刺保持极低的阈值。对于难以穿刺的关节(如髋关节),超声引导下的穿刺具有重要价值。白细胞扫描虽同样能提供信息,但费用较高且并非所有人都能方便获得。
由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化脓性关节炎引起的葡萄球菌败血症
没有提供待翻译的内容。
根据提供的骨盆及髋关节X线影像,可见以下主要特点:
结合患者基础病史(已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及临床表现(急性加重的髋部疼痛、实验室指标提示感染及全身中毒症状),可考虑下列可能诊断:
在影像学及临床综合评判中,感染性关节炎最为值得警惕。
综上所述,结合患者:
最可能的诊断为:左侧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继发于强直性脊柱炎)。
若仍有怀疑,可进一步行超声或CT引导下关节穿刺抽液检查,行关节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明确病原菌并指导治疗。
在控制感染、改善急性炎症后,需逐步恢复关节功能,具体措施包括:
整个康复过程中应遵循FITT-VP原则(频率、强度、时间、类型、进阶与个体化),并根据患者骨骼健康状态和心肺功能状况及时调整。
免责声明:本报告为基于现有资料所做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意见。若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咨询专科医生,以获得准确、完整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由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化脓性关节炎引起的葡萄球菌败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