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MS综合征

临床病例 08.02.2003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59岁,女性
作者: J.L. Michel, C. Reynier, M. Soubrier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患者出现弥漫性红皮病、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以及周围神经病变。横断面 CT 显示股骨远端骨质硬化,并在骶骨部位发现一个带有硬化边界的溶骨性病变。

影像学表现

患者表现为胸部疼痛、弥漫性红皮病以及血细胞比容升高。检查发现肝脾肿大以及双侧锁骨下淋巴结肿大。患者主诉下肢广泛的感觉异常,深腱反射消失。肌电图检查证实了周围神经病变。胃镜检查显示糜烂性充血性胃炎。血红蛋白为170g/l,血小板为560×10⁹/l。血清电泳结果正常,但免疫固定显示IgG kappa M成分。

常规X线和CT(图1、图2)显示右股骨远端骨质硬化,以及右骶骨出现具有硬化边缘的溶骨性病灶。对骶骨肿瘤进行活检后发现肿瘤性浆细胞增殖。

病情讨论

现被称为POEMS综合征的疾病最初由Crow于1956年描述,随后于1968年由Fukase加以描述。Nakanishi将其命名为Crow-Fukase综合征。POEMS综合征在男性中比在女性中更为常见,患者的平均年龄约为46岁。

这是一种与浆细胞异常增殖相关的多系统性综合征,其特征是多发性神经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功能异常、M蛋白和皮肤改变(如色素沉着、皮肤增厚、多毛)的结合。在受影响的患者中还常见其他症状,如周围性水肿、全身性水肿、腹泻、体重下降、杵状指、动脉病、肾病以及血小板增多症。导致POEMS综合征的浆细胞异常增殖与多发性骨髓瘤所见的不同。M蛋白的轻链始终为λ链,重链在50%的患者中为α链。

POEMS综合征的5年生存率为60%,预后优于多发性骨髓瘤。然而,这样的高生存率主要归因于那些POEMS综合征继发于浆细胞瘤的病例。在这些患者中,通过局部治疗(手术和/或放射治疗)即可治愈疾病。POEMS综合征很可能是一种副肿瘤综合征,由异常浆细胞产生的可溶性介质所介导。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POEMS综合征中可观察到两种放射学特征:局灶性骨病变和骨质增生。

局灶性骨病变可以是单发(55%)或多发。最常见的部位是骨盆和脊柱,尽管也可累及其他部位(长骨、颅盖骨、肋骨)。在影像学上常见的是均匀硬化性或混合性溶解-硬化性病灶(中心溶骨并伴随硬化边缘)。在一些患者中,可观察到象牙椎或类似骨岛的表现。纯溶骨性病灶也会出现,但并不常见。

在肌腱和韧带附着处也可见骨质增生。尤其具有特征性的是累及脊柱、特别是后部结构的不规则骨质突起(Resnick)。附着点病变也可能出现在闭孔环、骶骨和髂骨边缘,以及胫骨与腓骨沿线。

鉴别诊断列表

POEMS综合征

最终诊断

POEMS综合征

证书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股骨CT扫描

icon
股骨CT扫描

骶骨CT检查

icon
骶骨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