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膝部位疼痛并间歇性肿胀已有 6 个月。体格检查时,可见膝关节内侧出现肿胀和压痛。
患者表现为持续6个月的左膝疼痛和间歇性肿胀。检查时可见膝关节内侧肿胀及压痛。X线显示膝关节内侧软组织肿胀,并伴有胫骨近端较大的侵蚀。MR成像证实存在一个体积较大、分叶状的囊性病变,推移了内侧副韧带并侵蚀邻近胫骨,同时还显示内侧半月板后角的水平撕裂。关节镜检查证实了成像所见,并进行了部分半月板切除及囊肿减压术。
半月板囊肿(也称为腱鞘囊肿或关节旁黏液瘤)是指在半月板周缘出现的多房性黏液样物质集合体[1]。它们通常见于年轻成人,但在MR成像中发现于其他年龄组的病例也越来越多。外侧半月板更常见此类囊肿,常表现为关节线处的肿胀和疼痛;如果出现在内侧,往往较大且通常无明显症状。虽然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大多数病例与相邻半月板的水平撕裂有关,据推测,滑膜液可经撕裂处流入半月板周边区域,从而形成囊肿。囊肿内的液体与滑膜液完全相同[2]。然而,如果半月板并无撕裂,半月板囊肿也可能由于退变半月板周缘受到挤压损伤而形成。 由于囊肿的大小和位置,可能出现并发症。半月板囊肿通常向外侧扩展,较大的囊肿可穿过关节囊和副韧带形成可移动肿块,并能在软组织中潜行相当距离。由后半月板角撕裂产生的囊肿可向中央延伸,紧贴后交叉韧带(PCL),从而表现出类似PCL腱鞘囊肿的情况。另有报道指出,外侧半月板的后内侧延伸可对腘动脉产生压迫效应[3]。 诊断通常依据临床表现,并通过影像学方法进一步评估病变。偶尔在X线片上可见气体生成和骨侵蚀。MR成像可以显示囊肿内的黏液成分、分叶状结构,以及囊肿与关节周围及关节内结构之间的准确解剖关系。
内侧半月板囊肿导致胫骨侵蚀
没有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基于所提供的左膝X线及MRI图像,可见下列主要特征:
结合患者的Clinical History(65岁男性,左膝长期疼痛、间歇性肿胀,触诊时内侧关节间隙可及肿块并有压痛)以及影像学表现,考虑以下潜在诊断:
根据病变的典型部位(内侧半月板周围)、影像学上呈现多室囊状高信号、并可见可疑水平裂隙征象,结合患者症状与年龄,最可能的诊断为:
内侧半月板旁囊肿(Meniscal Cyst)。
若需进一步确认,可行关节镜检查或对半月板撕裂程度进行更详细的MRI序列评估。
康复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和个体化原则。在炎症及疼痛明显期,应减少患膝过度负重。随后,可逐步增加运动量和强度。以下为示范性方案:
在上述运动处方执行过程中,依据FITT-VP原则(频率Frequency、强度Intensity、类型Type、时间Time、进阶Progression),逐步增加训练量并密切关注膝关节反应。如出现明显疼痛或肿胀,应及时休息并就医评估。
免责声明:本报告为基于现有影像及临床信息所做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实际诊断和治疗方案需结合患者完整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
内侧半月板囊肿导致胫骨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