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踢足球时受伤的病史
患者在几天前踢足球时受伤。比赛中,他感到左髋部突然出现剧烈疼痛,并在该区域有局部压痛。体格检查显示局部触痛,并且无法行走。
标准骨盆前后位片检查显示在髂前下棘区域有一块撕脱的骨片。
随后进行了MRI检查。获得轴位和冠状位T1加权(TR/TE:400/25)及STIR(TR/TE:5200/25)图像。轴位T1加权图像显示髂前下棘撕脱,同时相关肌肉出现肌肉拉伤征象。STIR图像显示该区域存在水肿。
撕脱性损伤在青少年或年轻成人中变得更加常见,通常发生于他们参加运动时,由于附着的肌腱-肌肉单位突然、有力或不平衡的收缩所导致。这些骨折通常与骨骺出现骨化以及其与相应骨盆结节融合的时间相关。髋部区域易发生撕脱性损伤的四个骨性结构分别是:(1)髂前上棘、(2)髂前下棘、(3)坐骨结节和(4)髂嵴。
髂前下棘撕脱性骨折是由于股直肌直头过度牵拉所导致。放射学检查可证实根据体格检查、患者年龄以及对事故生物力学分析所得出的诊断。在此类损伤中,评估对侧以及受伤侧同样重要,因为它们经由次级骨化中心发生,而且看似骨折的情况可能仅仅是一种解剖变异。
轴位T2加权或STIR序列的影像通常必需用于识别与这些骨折相关的水肿或出血区域。被撕脱的骨骼在梯度回波或STIR图像上会呈暗信号,可能与邻近软组织难以区分。
撕脱性骨折在愈合阶段,软组织内可能出现大量反应性骨化,临床和放射学上有时会被误认为是肿瘤。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Tru-Cut针穿刺活检,以证实该过程的反应性性质。
要诊断这一相对少见的损伤,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卧床休息数日以缓解疼痛,随后在可耐受范围内进行保护性负重,通常就足够了。对于骨折片明显移位或形成骨赘需要切除的情况,则可考虑手术干预。
前下髂棘撕脱性骨折
没有检测到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1. 从X线影像可见右侧骨盆区域(髂骨前下棘处)存在一小块骨质影表现与周围骨皮质分离,提示局部骨折或分离性骨块。
2. CT图像在骨盆水平可观察到该骨折片与邻近软组织之间的关系,局部软组织密度可能增高,提示水肿或出血,考虑应力集中处的撕脱性骨折。
3. T2/STIR序列MRI图像显示髂骨前下棘周围软组织水肿信号增高(高信号),并见骨皮质处低信号撕脱碎片。该部位的异常信号范围相对较局限,符合撕脱性骨折局部损伤表现。
4. 对侧髂骨前下棘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改变,但需对比留意少数解剖变异,以排除假阳性等因素。
1. 髂骨前下棘撕脱性骨折:该部位常见于青少年或年轻运动员,因直头股四头肌(多为股直肌)在急剧收缩时牵拉,导致骨骺或附着点撕脱。患者有运动史(踢足球)和损伤机制,使此诊断较为可信。
2. 单纯性软组织挫伤或肌腱损伤:若骨折片较小或难以与软组织分辨,可能仅是严重的肌腱或附着点损伤。但由于较清晰地见到骨折碎片,单纯软组织损伤的可能性相对降低。
3. 骨质瘤样变或骨赘:在年轻人骨盆区域偶见局灶性增生性变,但通常无急性外伤史及疼痛机制,也缺少明显软组织水肿,影像学常无撕脱特点。排在可能性后位。
基于患者17岁、踢足球时遭受急性牵拉损伤,影像显示髂骨前下棘有分离小骨片并伴周围软组织水肿/出血信号,结合临床症状,最可能的诊断为髂骨前下棘(前下髂棘)撕脱性骨折。若有必要,可进行进一步MRI细化扫描或针对疑似大范围撕脱、骨折碎片位移明显时考虑CT三维重建评估,以精确判断手术需求。
1. 保守治疗:
- 对位移不严重或碎片较小的撕脱性骨折,通常建议短期(数天)卧床休息以减轻疼痛和水肿。
- 可采用拐杖或支具以减轻骨盆负重,待疼痛明显缓解后逐步过渡至部分负重。
-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用于疼痛管理,但需注意胃肠道及其他不良反应。
2. 手术治疗:
- 若碎片明显分离、位移较大或伴有严重功能障碍,需考虑手术内固定或拆除局部突起骨赘(若有形成明显外生骨)。
- 手术后需按照术后康复原则进行系统的功能训练。
3. 恢复期运动处方(FITT-VP 原则):
假设患者骨折片未明显移位,保守治疗为主,也适用于术后进入康复期时:
- 运动种类(Type):以低负荷的静力肌肉练习和轻度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主,逐渐过渡到骑自行车、游泳等非负重或低冲击运动。
- 运动频率(Frequency):初期每日1次,时长较短;待恢复明显后,每周3~5次。
- 运动强度(Intensity):先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RPE(主观用力程度)控制在2~3级左右。随着疼痛缓解和骨折愈合,可逐渐加大阻力或增加动作幅度。
- 运动时间(Time):初期每日5~10分钟的关节活动训练和等长收缩练习即可。中后期可逐渐延长至20~30分钟。
- 运动模式进阶(Progression):先进行被动或主被动关节活动,随后逐渐引入主动轻负荷训练,如弹力带辅助练习、平地小步走等。疼痛允许后,可恢复较轻度跑步或跳跃训练。
- 运动量(Volume):整体训练量要与软组织和骨折愈合情况匹配,每周稍微递增10~15%的量,以免过度刺激导致复发或延迟愈合。
4. 注意事项:
- 青少年骨骺尚未完全闭合,应特别警惕过度或反复牵拉造成二次损伤。
- 训练时若出现明显疼痛、肿胀,应减量或暂停,并及时就医评估。
- 若合并其他潜在疾病(如骨质疏松、慢性疾病),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个体化调整康复方案。
本报告为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面对面的临床就诊或专业医师意见。实际诊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专业医师判断及进一步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决策。
前下髂棘撕脱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