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发生胫骨和腓骨远端干段的闭合性骨折,并使用交锁髓内钉进行了固定。术后六个月时,患者无症状,但X线片显示...
患者从一辆摩托车上摔下,时速约为40英里/小时。他的唯一损伤是左下肢,远端没有神经血管损害。患者既往无任何重大病史。左小腿X线片显示左胫骨远端干骺端斜形骨折,腓骨远端三分之一横断骨折,并有约50%的向外侧移位及约1厘米的缩短(图1)。在给予充分镇痛后,应用了环形长腿石膏托(图2)。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了闭合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图3)。术后未出现任何即刻并发症。患者于术后两周开始部分负重行走,五周后完全负重。术后六个月随访时,患者无疼痛,已恢复到作为仓库工人的工作。其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范围均令人满意。左胫骨X线片显示钉子完整,骨折愈合良好,并且胫腓骨之间形成了明显的骨性愈合(图4)。由于患者无症状,未进行进一步处理,并嘱咐如有问题随诊。
胫腓上关节是一个滑膜关节,而胫腓远端关节属于韧带联合。胫骨与腓骨之间的相对运动非常有限。距骨的上关节面在前方更宽。因此,在踝背屈时,两踝之间需要更大的空间,这主要通过腓骨远端轻微向外滑动来实现。
异位骨形成通常发生在韧带联合损伤后,与此处所描述的情况不同。
当某一损伤同时累及胫骨和腓骨或桡骨和尺骨干骨折时,根据伴随的软组织损伤程度,有发生骨性融合的可能。如果在桡骨和尺骨之间发生骨性融合,对功能的影响非常大;而由于胫骨与腓骨之间缺少相对活动,创伤性胫腓骨骨性融合的影响并不显著 [1]。
尽管非创伤性胫腓骨骨性融合通常与多发性软骨瘤病以及受累骨骼的畸形有关,但也有零星的报道并不伴随此类关联 [2]。
如果骨性融合干扰了踝关节的活动,那么进行切除可能会带来好处 [3]。总体而言,胫腓骨骨性融合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功能障碍。
胫骨与腓骨的创伤性骨性融合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根据所提供的X光片可见胫骨远端及腓骨远端在外固定(髓内钉)术后,骨折线已基本愈合,内固定位置稳定。
在胫骨与腓骨之间可见明显骨质桥接影,提示两骨之间出现骨性连生(潜在异位骨化或骨性连接)。
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尚可,远端关节面基本平整,无明显塌陷或移位。周围软组织影像未见明显肿胀或异常密度增高。
整体观察未见明显骨折延迟愈合或假关节迹象,固定物周围骨质情况基本正常。
综合患者年龄(17 岁)、临床资料(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 6 个月无明显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胫腓骨间骨质桥接),最可能的诊断为:
创伤后(手术后)胫腓骨骨性连生(Tibiofibular synostosis)。
由于胫腓骨之间的活动度较小,轻度的骨性连生通常不会对下肢功能产生显著影响。若将来出现踝关节活动受限或其他功能障碍,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与处理。
由于胫腓骨之间正常生理活动度相对有限,大部分轻度胫腓骨骨性连生患者在没有明显功能障碍或疼痛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额外手术干预。但应定期随访,如有以下情况应警惕:
• 不明原因的局部疼痛或肿胀。
• 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受限、影响正常步态。
• 内固定物松动或骨结构再次移位的迹象。
在此基础上,可考虑以下康复训练及运动处方以维持并逐步提高下肢活动度和肌力:
若后期确实出现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并影响生活质量,则可在专科医生评估后考虑行外科手术去除骨桥。但此类情况相对少见,应在保守处理无效或有明确功能障碍时进行。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基于所提供的影像和临床信息做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或咨询专科医生以获得个体化诊疗方案。
胫骨与腓骨的创伤性骨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