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出现左膝疼痛,并在胫骨近端内侧缘触及到一个有触痛的骨性肿块。她是一名热情的业余运动员,已有数月来断断续续地出现疼痛。
患者表现为左膝疼痛,并在胫骨近端内侧缘可触及有压痛的骨性肿块。她是一名积极的业余运动员,且在过去数月内一直间歇性疼痛。
进行了左膝侧位和正位X线检查。前后位膝关节X线显示在左侧胫侧副韧带(TCL)胫骨止点处出现平滑的骨化,同时韧带的可见度增强,提示早期钙化。
这些表现被认为是由于胫侧副韧带及其附着点的轻度创伤所致 (1)。 这种在肌腱附着点处发生的骨化(附着点骨赘形成)很常见。 在膝关节周围,这种情况在从事滑冰、足球和滑雪等剧烈运动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表现只是偶然发现。 对于急性症状的处理主要是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关节、使用全身性非甾体抗炎药、关节内局部麻醉/类固醇注射以及适度的腿部锻炼 (2)。
已经提出了各种理论,但被普遍接受的理论是,由于创伤导致韧带中沉积羟基磷灰石或焦磷酸钙二水合物晶体,同时伴有局部骨膜下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增生。 男性比女性更易受到影响,原因在于男性更可能在工作或活动时受到外伤,且通常在25到40岁之间发病。 病史中可能有外伤,既可以是一次较大的外伤,也可能是多次微创伤。 放射学征象在初次受伤后至少需要三周才能出现 (2)。
TCL(胫侧副韧带)的钙化或骨化最早由Kohler于1903年首次在影像学上发现。 Pellegrini于1905年描述了相关的临床表现,Stieda在1907年报告了一系列病例。 Pelligrini-Stieda征指的是韧带在靠近股骨内侧髁起始部位出现局部的钙化或骨化。 根据受累程度的不同,形态可以是新月形、梭形或三角形 (2)。 也有文献报道可通过手术切除来缓解症状 (3)。 这并不是本例的表现。
胫侧副韧带止点骨化
没有可翻译的内容。
根据提供的X光片和患者左膝临床表现,可见在胫骨近端内侧缘(疑似胫骨侧副韧带附着点处)存在一处局限性、不规则的钙化或小片状骨质增生影。周围软组织基本连续,无明显结构破坏或大范围骨折征象。膝关节间隙未见明显狭窄,关节面尚规则。
在本例中,患者年龄较小,且多次从事体育运动,并出现胫骨内侧局部疼痛和触痛性包块,提示该处韧带或腱骨膜反复受到牵拉,最符合韧带附着点炎或韧带钙化性病变的表现。
综合患者年龄、症状、长期运动史以及影像学所示的胫骨内侧附着点局部钙化/骨化影,最可能的诊断为:
胫骨侧副韧带附着点出现钙化或骨化(Enthesopathy),与反复小创伤及运动相关。
如仍有疑问,可进一步行MRI检查以评估软组织及韧带完整性,或在临床症状持续严重时考虑其他鉴别诊断。
基于此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主要目标是减轻炎症、缓解疼痛、降低再次损伤风险,具体可考虑:
仅在保守治疗无效、疼痛持续或相关结构损伤严重时,才需考虑外科干预(如钙化物切除或韧带修复)。青年人若病灶范围小、疼痛可耐受,通常无需手术。
在上述康复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反复过度牵拉及二次损伤。任何训练若出现明显痛感,应及时停止,并在专业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一步调整方案。
本报告为基于所提供资料的参考性医学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意见。若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诊于正规医疗机构。
胫侧副韧带止点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