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指上出现的痛风性关节炎

临床病例 18.12.2003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66岁,女性
作者: Gurudev S, Thompson SK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个急性肿胀的手指,在DIP关节处有一个软质肿块,切开后发现黄色-白色干酪状渗出物。

影像学表现

病人因手指疼痛肿胀来到急诊科就诊。该手指在6周内逐渐肿胀,并在过去一周出现发红和疼痛。初级医生检查后,证实远端指间关节处有触痛的肿胀,且存在柔软、海绵样肿块。由于被误认为是脓肿,于是在DIP关节处切开,结果意外地流出淡黄色白色干酪样物质。
标本检查显示存在负双折射晶体。X线检查可见软组织肿胀,指骨邻近关节区域出现凿孔样病灶,并伴有关节面侵蚀。
确诊为痛风后,给予口服消炎痛(Indomethacin)和别嘌醇(Allopurinol)进行治疗。

病情讨论

典型的痛风常见于年轻或中年男性,通常在清晨时段出现疼痛和肿胀的拇趾,并可能伴随发热。拇趾常表现为发红、温热、皮肤表面发亮且触痛明显。若不进行治疗,发作可能在数天至数周后自行缓解。反复发作会导致软骨破坏、骨质侵蚀及功能障碍。其他典型的发病部位包括脚趾、手指的小关节、踝关节、鹰嘴滑囊、耳廓等。可累及多个关节,通常是依次受累而非同时发生(与同时累及多个关节的类风湿关节炎相对)。
痛风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单钠尿酸盐晶体(亦称痛风石)沉积在小关节、腱鞘、滑囊(鹰嘴部位)、耳软骨等部位。
原发性痛风是由先天性嘌呤代谢缺陷(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的酶缺陷)导致尿酸生成增加所致。继发性痛风则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殖性疾病等导致的尿酸生成过多,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的尿酸排泄减少。诱发因素包括外伤、手术、饥饿、感染、利尿剂、水杨酸盐及高蛋白饮食等。

诊断性检查:
- 关节液显微镜检查显示负双折射晶体。
- X线表现为软组织肿胀,伴关节旁骨质可见凿孔样病灶及关节面侵蚀。
- 血清尿酸通常(但并非必然)升高,故并非诊断性指标。然而,高尿酸水平更易在较低温度时形成晶体,这也解释了痛风的四周远端分布。
- 高频超声已证实可显示关节炎中指(趾)远端指(趾)骨的解剖亚结构。
- MRI T1加权成像可显示痛风石性痛风及相邻骨骼表现为不均匀的低至中等信号强度,通常可见典型的侵蚀性改变。

鉴别诊断:
蜂窝组织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假性痛风(焦磷酸钙晶体)、伴有布夏尔结的骨关节炎及结节型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
- 一线用药:NSAIDs – 如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
- 二线用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如别嘌醇
- 如大型痛风石影响功能,则可能需要手术切除。

鉴别诊断列表

手指出现痛风性关节炎

最终诊断

手指出现痛风性关节炎

证书

目前没有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手部照片

icon
手部照片
icon
手的照片

手指正位和侧位影像

icon
手指的正位与侧位视图
icon
手指正位与侧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