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骨骨内脂肪瘤

临床病例 21.03.2004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8岁,女性
作者: Ovali Yilmaz G, Tarhan S, Ozkol M, Goktan C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头痛。体格检查和病史未见异常。

影像学表现

由于患者出现头痛,进行了颅骨X线检查。
在枕额位和侧位常规X线片上,可见左顶骨出现界限清晰、透亮、椭圆形的病变,伴有薄薄的硬化边缘(Fig. 1 a,b)。
在CT(Fig. 2)上,病变呈椭圆形并具有薄硬化缘,密度降低,约为 -44 Hounsfield 单位。病变内部无钙化。
在磁共振成像(MRI)上,病变在 T1 和 T2 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Fig. 3 a,b,c,d)。患者拒绝对该病变进行手术切除或活检,建议随访观察。

病情讨论


尽管脂肪是骨内部正常结缔组织成分之一,但骨内脂肪瘤极为罕见 [1]。骨脂肪瘤罕见的部分原因,可能与其在放射学或组织学特征基础上被归类为其他病变(包括缺血性坏死、单纯或动脉瘤样骨囊肿、或纤维性骨病)有关。实际上,骨脂肪瘤被认为既可以是肿瘤,也可能是与创伤、感染或血管受损相关的退行性病变 [2]。正如本例所示,这些肿瘤可能完全无症状;然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骨内脂肪瘤患者会出现局部疼痛和软组织肿胀 [2]。骨内脂肪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长骨干骺端及跟骨 [1,2]。在颅骨中报道的骨内脂肪瘤病例则非常少见。Arslan 等人在 2000 年报道了一例额骨脂肪瘤,并提到当时仅有 12 例被报道 [3]。此外,顶骨部位则更为罕见。据我们所知,之前仅报道过两个位于顶骨的脂肪瘤,它们的位置均在额顶区 [2]。
Milgram 描述了骨内脂肪瘤的分类。骨内脂肪瘤的 X 线影像学特征由病变所处的分期决定。
第一期(Stage 1)病变仅包含可存活的脂肪细胞,在平片和 CT 上表现为边界清晰、透亮的病灶。
第二期(Stage 2)病变除第一期外,还可出现因坏死而继发钙化,从而出现致密影。
第三期(Stage 3)病变完成退行性改变,原有的小梁骨结构消失。放射密度在边缘及中心部位均可见 (5)。本例即为第一期病变,在病灶的中心或边缘均无钙化。
CT 和 MRI 是诊断脂肪瘤的最佳影像学方法。CT 能通过脂肪组织特有的低密度值识别出骨内脂肪瘤的脂肪成分。在 MRI 上,脂肪瘤在 T1 和 T2 加权图像上均呈现高信号特征 [2]。
本例中,患者拒绝手术切除或病理活检,因此诊断仅依赖于影像学方法。根据 CT 和 MRI 表现,该病灶完全符合脂肪瘤的特征。
作为骨内脂肪瘤的鉴别诊断,可考虑骨梗死、软骨瘤、骨囊肿、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成骨细胞瘤以及纤维异常增殖症等病变 [1,2]。对于软骨瘤和骨梗死,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尤其在第三期病变时,它与软骨瘤在影像学上表现相似,难以区分,这时需要进行组织学检查。
从病理学看,骨内脂肪瘤可能含有少量骨小梁,其可表现为坏死或正常。组织学上可能无法区分坏死的骨内脂肪瘤和骨梗死 [2]。对于无症状患者的脂肪瘤而言,不一定需要进行切除,因为其发生恶变的风险极低,而借助 CT 和 MRI 即可确定诊断 [5]。

鉴别诊断列表

顶骨骨内脂肪瘤

最终诊断

顶骨骨内脂肪瘤

证书

(没有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颅骨X线片

icon
颅骨X线检查
icon
颅骨X线片

头颅CT

icon
颅骨CT

脑部核磁共振

icon
脑部磁共振
icon
脑部磁共振
icon
脑部磁共振
icon
脑部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