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踝附着性滑囊在滑冰运动员中

临床病例 30.05.2005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15岁,男性
作者: Cinotti A, Fregolino A, Monteleone A, Bucchi E, Scialpi M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15岁男性出现双侧双踝区的疼痛性软组织肿胀。

影像学表现

一名15岁男性花样滑冰运动员出现双侧踝关节内外踝区域疼痛性的软组织肿胀。疼痛已持续两个月,无外伤史。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在内外踝区域存在皮下、局灶性的软组织包块;该发现与鞋帮边缘位置相符,证实了所怀疑的磁共振成像诊断——撞击综合征。此次磁共振成像检查使用磁场强度为0.2的RM扫描仪及专用线圈进行。检查包括T1加权自旋回波(SE)、PD加权快速自旋回波(TSE)、T2*加权梯度回波(GE)以及GE-STIR序列,并在轴向、矢状面及冠状面进行扫描。

病情讨论

足部滑液囊可分为解剖性滑液囊和获得性附加性滑液囊,它们常常在拇外翻区域形成。足部存在许多解剖性滑液囊,有时可在患者的MRI成像中观察到,例如位于第一和第五跖骨足底内侧及外侧表面的滑液囊,或位于跟骨与跟腱之间的跟后滑液囊。解剖性滑液囊是封闭的囊状结构,内衬类似滑膜的膜,并含有滑液,受到摩擦作用。其功能是减轻正常的摩擦,从而缓解肌腱之间、骨与皮肤之间或肌腱与韧带之间的运动。滑液囊遍布全身许多部位,并根据其所在位置分为深层滑液囊和皮下滑液囊。 通常,踝部内外踝并不存在解剖性滑液囊;踝部内外踝处的附加性滑液囊常源于小腿内外踝骨突出与滑冰鞋之间产生的异常接触压力和剪切力。由于踝内外踝的骨突起本身缺少足够的软组织来缓冲过大的压力,机体对这种异常应力的反应是在此特定部位形成附加性滑液囊,而新形成的这些附加性滑液囊并非理想。按照定义,这些滑液囊是随着时间因不合脚的滑冰鞋所施加的过度压力而形成的。附加性滑液囊的纤维壁比正常滑液囊更厚,更容易出现炎性改变。 大多数滑囊炎可归为无菌性滑囊炎,并可根据病因分为外伤性、类风湿性、代谢性或肿瘤性。其症状与滑囊炎的大小和位置相关,可表现为局部疼痛及可在临床上触及的软组织肿块。滑液囊在MRI上具有独特的表现:于T2*加权GE序列和GE-STIR序列中相对于肌肉呈均匀高信号强度,而在T1加权SE序列和PD加权TSE序列中呈低或等信号。滑囊炎必须与软组织肿瘤和假肿瘤相鉴别,而MRI成像技术在这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对于踝部滑囊炎而言,非手术治疗通常能获得最佳效果。首选治疗包括检查滑冰鞋是否在踝部附近过紧。可使用大多数鞋店都能提供的球环装置对这些部位进行撑扩。最后一种非手术措施是停止滑冰运动。对于采用上述非手术措施仍无法缓解的患者,手术切除是果断的选择。

鉴别诊断列表

双踝副滑囊。

最终诊断

双踝外生性滑囊

证书

(无翻译内容)

图像分析

踝关节的磁共振图像

icon
踝关节磁共振图像
icon
踝关节MR影像
icon
踝关节的MR图像
icon
踝关节磁共振图像
icon
踝关节的磁共振图像
icon
踝关节的MR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