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5岁男性屋顶工人,出现右足下垂已持续7个月,同时伴有右小腿和足部疼痛,以及足部和脚趾的感觉异常。为此,对右膝进行了MRI检查。
一名35岁的男性,职业为屋顶工人,出现右足下垂症状已有7个月,同时伴有右小腿及足部疼痛,以及足部和趾部的感觉异常。对其右膝进行MRI检查,获取了轴位和冠状位自旋回波T1加权及脂肪抑制FSE T2加权图像。结果显示,在腓骨颈前方可见一个边界清晰、双叶状的包块,其在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至中等信号,大小约为2 x 2厘米(图1)。根据这些表现,MRI诊断为腱鞘囊肿。T2加权图像上可见一条高信号影向上方延伸至胫腓上关节,提示病变与该关节相通(图1)。此外,小腿前侧肌群和腓骨肌群的所有肌肉(除了第三腓骨肌)均显示异常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弥漫性水肿(图2)。同时,T1加权序列显示一些条索状高信号区,表明出现脂肪浸润(图3)。这说明该腱鞘囊肿压迫了总腓骨神经,并导致肌肉去神经改变。手术时,证实了这一诊断,病变被从总腓骨神经上游离并切除。组织学检查结果也证实为腱鞘囊肿。术后,患者感觉逐渐改善,疼痛及感觉异常消失。但在术后3个月出院时,患者仍有足下垂症状。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附近形成时,是公认会导致肌肉失神经支配的原因之一。以往对于此类位于腓总神经附近的神经节曾有零星报道(1),通常与受累区域的疼痛、感觉异常和无力三联征相伴(2)。同时,在肩胛上切迹及腕部Guyon管内也有此类病变的报道(3),分别压迫肩胛上神经及尺神经。这些神经节往往只有在肌电图(EMG)确认肌肉失神经支配后才被怀疑存在,而肿块本身常难以触及。在此情况下,MRI能够显示压迫性病变的性质及其解剖关系,并为肌肉失神经支配的成像和记录提供机会。特异性的MRI表现可提示失神经支配的慢性程度(4, 5)。在急性期,肌肉失神经支配会出现水肿,使T2加权序列上的肌肉信号增高;而在慢性期,由于脂肪浸润,T1加权序列信号增高,提示存在不可逆的因素。如果有需要,术前对不可逆肌肉失神经支配区域进行定位有助于肌腱移位手术的计划(4)。在本例中,T1加权序列上显示脂肪萎缩,提示肌肉萎缩已具有一定不可逆性。临床发现证实了这一点——虽然感觉在3个月后恢复正常(证明神经仍然完整),但肌力并未恢复。由于术前MRI提示不可逆的肌肉萎缩,因此在手术知情同意时便告知患者不可能完全恢复肌力。 本病例报告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本报告强调在慢性情况下,失神经支配肌肉的MR表现具有特征性,可能无需进行肌电图检查。其次,MRI常常能展示压迫的根本原因,从而使特异性诊断成为可能。第三,MRI可无创地提示不可逆肌肉失神经支配的存在,从而提供预后信息。这对于患者咨询和术前规划具有价值。简而言之,MRI为伴有周围神经压迫临床表现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单一检查即可完成所有评估”的方法。
由腱鞘囊肿引起的腓总神经麻痹
没有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根据提供的MRI图像及患者右膝部位的检查结果,可观察到以下主要影像学特征: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右足下垂、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以及影像学所示的腓总神经邻近囊性占位病变,可考虑以下诊断:
综合患者的年龄、职业(屋顶工人,可能存在反复劳损或局部压迫因素)、临床症状(足下垂、感觉异常)以及MRI表现(腓总神经旁囊性病变伴受累肌肉脂肪浸润),最可能的诊断为:
腓总神经受囊肿(腱鞘囊肿/关节囊肿)压迫引起的慢性失神经支配。
若需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可考虑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或手术探查并进行组织学检验。
注:在具体实施训练中,需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或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与有效。
本报告仅基于提供的病例信息和影像结果,属于初步性、参考性医学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若有进一步疑问或症状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或寻求专业医疗团队的评估与治疗。
由腱鞘囊肿引起的腓总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