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4岁男性在行走时被块状物绊倒后发生轻微外伤,随后出现左膝突发严重疼痛并伴有肿胀,前往急诊科就诊。
普通X线片:在股骨外侧髁可见分隔性囊性病变,伴外侧皮质破损&关节内延伸,并有广泛骨赘 血液:甲状旁腺激素检测、甲状腺功能、肝功能、铁、铜、U&E、FBC、炎性指标&尿酸等结果均为正常 CT扫描(无对比剂):在股骨外侧髁的关节下区域可见一个5 x 4.5 x 5 cm、边界清晰的溶骨性病变,病理性骨折延伸至髁间切迹顶部。令人意外的是,该病灶在外侧软组织内有软组织成分,并可见明显骨赘和软骨钙化迹象。中心部分显示软组织密度增高区,推测为骨折后的血性产物。 对比增强MRI扫描:证实了CT所示的结果。该囊性病变在STIR和PD脂肪抑制图像上呈复杂表现,为病理性骨折后形成的血性产物。增强后图像仅显示病变周边有轻微强化。同时,存在皮质破坏并伴有明显的软组织成分。 穿刺细胞学:抽吸出10ml混浊的红黑色液体,成分包括血液,含大量红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内可见具有焦磷酸钙光学特征的细长晶体,并有少量相似的细胞外晶体。未见细胞异常。 组织学:未见感染或肿瘤证据,外观表现为与出血及退行性关节病相符的反应性改变。
关节下囊性病变,被称为GEODES,这是一种地质术语 (2),指岩石内的空洞,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坏死以及焦磷酸钙二水合物沉积病有关。囊肿与退行性关节疾病的关联已被认识多年,通常累及承受压力最大的关节,如髋关节和膝关节。这些囊肿也可发生于不负重的骨骼,如肱骨远端、鹰嘴 (3) 及腕部,尤其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磷酸钙晶体沉积(软骨钙质沉着症)常常无症状,仅在影像上出现改变,它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关节炎。慢性软骨钙质沉着症 (1) 虽然因为存在骨赘而类似原发性骨关节炎,但这些骨赘范围更广,并伴有髌股关节炎以及关节软骨和半月板的钙化。此外,软骨钙质沉着症中的GEODES更大、数量更多且分布更广泛,超过骨关节炎中的情况。 见到一个巨大GEODE达到50 mm,并伴随病理性骨折 (4) 及软组织成分的情况十分罕见。 在成熟骨骼中,位于关节面附近、边缘不规则的这样病变在影像上会引起对骨巨细胞瘤的怀疑。联合应用CT/MRI扫描以及穿刺细胞学检查对于诊断软骨下骨囊肿并成功排除骨巨细胞瘤非常有用。在本例中,手术所见显示股骨外侧髁的腔隙病变内存在淡黄色液体,并无肿瘤包块证据,治疗方式包括彻底搔刮并使用同种与合成骨移植材料填充腔隙,随后以松质骨螺钉固定。组织学证实该囊肿性质为良性,没有感染或肿瘤的证据。
巨大骨囊伴随病理性骨折,见于继发性骨关节炎并软骨钙质沉着
对不起,我没有检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如需翻译,请提供具体的英文文本。
根据提供的X线、CT及MRI图像可见:
整体影像学表现符合大型亚关节囊性病变(“giant geode”)的特点,位于关节负重区附近,局部骨质显著空洞化,伴关节软骨下骨受累。
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以及影像学所见,可考虑以下几种诊断或鉴别诊断:
基于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在排除感染性或恶性病变后,大型亚关节囊肿(Geode)是最可能的诊断。
综合患者年龄、退变因素、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探索结果(囊性病灶内为黄白色液体,无实体性肿瘤)及病理证实无恶性或感染征象,可作出“巨型亚关节骨囊肿(大型Geode)”的最终诊断。
术后康复及运动处方需个体化,避免再次损伤与过早负重。推荐方案如下:
在以上各阶段,需密切关注关节疼痛及肿胀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负荷,并在专业医疗团队指导下进行。
安全提示:若患者合并骨质疏松、心肺功能不佳或其他全身慢性疾病,应与骨科医生、康复师和内科医生充分沟通,对训练动作与强度进行个体化调整。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为基于提供的病史与影像资料所作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的面诊或专业医生意见。具体治疗与康复方案仍需经专业骨科医师与康复团队综合评估后决定。
巨大骨囊伴随病理性骨折,见于继发性骨关节炎并软骨钙质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