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脊椎炎和因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穿孔性消化性溃疡

临床病例 28.05.2006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78岁,女性
作者: Dr I Hagan, Dr C Corr. Cheltenham General Hospital, Sandford Rd, Cheltenham, GL53 7AN, UK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78岁女性,急性腹痛

影像学表现

患者因持续12小时的严重上腹痛入院。她因背痛已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达两到三个月。体温略高,为37.8℃,且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均升高。对腹部和盆腔进行增强CT扫描显示大量腹腔游离气体和中等量游离液体,与脏器穿孔相符。随后在开腹手术中证实,怀疑的远端胃穿孔部位为幽门前良性溃疡穿孔,推测与NSAIDs使用有关。 此外,CT还显示在L1椎体下终板附近存在骨破坏,并伴有硬膜外及腰大肌集合脓肿。与腰大肌脓肿相关的外围不规则钙化高度提示结核病因。

病情讨论

虽然它在所有由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感染中所占比例不足 1%,但结核性脊椎炎却是骨骼结核感染中最常见的部位。患者通常出现隐匿性发作的背痛,可伴或不伴全身症状。至少有一半的患者在放射学上不会显示既往或现有肺结核感染的证据。胸腰段交界处附近的椎体最常受累。椎体感染是病原体经血行播散的结果,感染通常始于椎体前部,邻近上或下终板,对应于这些部位存在的低流量血管袢。随后,感染可扩散至椎体其余部分,通过软骨下终板进入邻近的椎间盘,或沿前纵韧带或后纵韧带在不同距离内蔓延,或侵入椎旁软组织,常伴有广泛的脓肿形成,往往比骨质异常更为显著。并发症包括脊髓受压、椎体塌陷导致成人出现成角后凸(驼背)或儿童出现椎体变平,以及感染经血行播散至其他部位。死亡率可高达 30%。Pott 对结核性脊椎炎的经典描述包括破坏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椎体及其间的椎间盘。然而,许多病例(如本例)表现为非典型,仅累及单个椎体,椎间盘并未受累,且在早期即可扩散至椎旁软组织。常规放射学检查在感染早期阶段的敏感性较低。CT 在显示椎体终板破坏以及常见于结核性椎旁脓肿而在化脓性脓肿中较少出现的无定形边缘钙化方面表现良好。磁共振成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因其优异的软组织对比度可明确显示对神经结构的影响,并可区分增强的炎性组织与真正需要引流的脓肿。主要的鉴别诊断是化脓性脊椎炎。虽然仅凭影像学标准可能无法区分化脓性与结核性脊椎炎,但支持结核病因的特征包括:椎间盘相对不受累;椎旁出现较大的脓肿,尤其是具备厚实强化边缘或周边钙化时;新骨形成较少;以及骨破坏呈碎片状。本例强调了即使在进行腹部 CT 时骨骼并非主要检查目标,也应当注意对骨骼进行评估的重要性。

鉴别诊断列表

结核性脊椎炎。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幽门前穿孔性消化性溃疡。

最终诊断

结核性脊柱炎。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幽门前穿孔性消化性溃疡。

证书

抱歉,未发现任何可供翻译的英文内容。

图像分析

图1

icon
图1

图2

icon
图2

图3

icon
图3

图4

icon
图4

图 5

icon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