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5岁的男性因右大腿疼痛就诊。他被送至我们科室进行全面的MR检查。
一名35岁的男性,诉右大腿持续疼痛,就诊骨科后转至放射科进行详细的MR检查。普通X线并未发现任何特异性改变。使用0.2T开放式扫描仪进行了MR检查,并获取了多序列图像,包括在对比剂注射前后获取的T1W图像。有趣的是,在右股骨近中段皮质内侧发现了一个约22×8×7毫米的对比增强病灶。该病灶在对比剂注射前的T1W图像中呈轻度低信号,而在T2W和STIR序列上则呈高信号。病灶边界清晰,未见可疑的宽阔过渡带。考虑该病灶很可能为良性,遂对患者进行了手术。术中进行了广泛的刮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神经鞘瘤。
施旺瘤是由外周神经系统的施旺细胞产生的罕见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其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头颈部。颅外施旺瘤通常位于深部软组织中。骨内肿瘤类型十分罕见,下颌骨是最常见的部位。文献报道的骨内施旺瘤不足200例。此类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溶骨性病变,很少与病理性骨折相关。下颌骨是最易受累的骨骼,已有三例报道显示肱骨受累。根据我们查阅的文献,本例可能是首例累及股骨皮质的病例,并且该病变最初且主要通过MRI发现。鉴别诊断列表可能包括非骨化性纤维瘤、软骨瘤和/或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股骨骨内神经鞘瘤
没有提供需要翻译的英文内容。
根据提供的MRI序列图像可见:
基于患者年龄(35岁)、症状(右大腿疼痛)以及影像学表现(骨皮质局部破坏、边界清晰的溶骨性病变、MRI上高T2信号)等,需考虑以下可能的诊断或鉴别诊断:
综合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局部疼痛)、影像学特征(局限性溶骨性病变、MRI高信号、无明显软组织大块侵犯),以及文献报道的极少见骨内神经鞘瘤病例,本例最可能的诊断倾向于:
骨内神经鞘瘤(Intraosseous Schwannoma)。
由于该病在骨内罕见,如需进一步确诊,仍建议在骨科专科医生评估下行手术探查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活检),以排除其他骨肿瘤可能。
针对骨内神经鞘瘤或其他良性骨肿瘤的治疗,一般策略包括:
在康复训练和运动处方方面,应强调循序渐进和个体化原则,可遵循FITT-VP(频率、强度、时间、类型、总量、进阶)原则:
注意在患者骨稳定性尚未完全恢复或存在少年骨骼/年轻骨骼特点时,避免剧烈运动或大负荷训练,以免诱发骨折或加重病情。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应与骨科及康复科医生密切配合,定期行影像学复查,监测病灶变化和骨皮质修复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和训练方案。
免责声明:本报告为基于现有信息所做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判断。患者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最终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
股骨骨内神经鞘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