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切除术后腘动脉假性动脉瘤

临床病例 18.04.2023
Scan Image
部位: 肌肉骨骼系统
类型: 临床病例
病人: 40岁,女性
作者: Marco Dugo, Luca Perrucci
icon
详情
icon
AI报告

临床病史

一名40岁的女性因右侧腘窝疼痛和小腿肿胀来到急诊科就诊。

前一天进行了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切除术,采用前内侧和前外侧入路探查膝关节

为排除深静脉血栓而安排了超声检查。

影像学表现

超声检查未见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迹象,但显示了一个约35 mm直径的腘动脉假性动脉瘤(图1a-1b),并在腘窝以及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之间的筋膜层内出现血肿。进一步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确认了该假性动脉瘤(图2a-2d),其部分存在血栓;在小腿后部筋室内的大量血肿(图3a-3b)未显示任何出血迹象。

患者被紧急手术;开腹手术证实了腘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并通过切除和大隐静脉移植物置换进行重建

两个月后的超声检查显示移植物通畅良好,无血栓或扩张的迹象。

病情讨论

由于与开放手术相比并发症更少,膝关节镜检查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在一项大规模研究中,血管损伤的发生率报告介于0.56%至0.80%之间 [1]。

假性动脉瘤是由于血管损伤不完全所造成,出血被周围组织包裹并逐渐形成纤维性假囊。

在关节镜检查过程中可能发生血管损伤,因为当膝关节屈曲时,腘窝血管束会贴近膝关节后方关节囊,从而提高医源性损伤的可能性。

假性动脉瘤也可能由血管壁受到过度牵拉引起,例如在处理内侧半月板时,为获得良好视野有时需要对膝关节施加较大的内翻应力 [2]。

临床诊断通常会延迟,直到出现搏动性且疼痛的包块才引起注意。超声检查中,假性动脉瘤表现为通过一个“颈”与邻近血管相连的假性囊性结构;假性动脉瘤内外的湍流血流会出现典型的“阴阳”征,提示双向血流 [3]。CT 血管造影可显示一个充满造影剂、部分血栓形成并与邻近动脉相通的囊,常可见假性动脉瘤周围的软组织血肿,可能有或没有出血的征象。

假性动脉瘤的可能并发症包括出血与占位效应(如神经压迫、静脉压迫以及血栓形成),过去甚至曾因此导致截肢 [4]

通常需要快速手术干预,可通过血管间置式静脉移植或补片血管成形术来进行治疗。

总之,临床医生应了解并考虑这一罕见的关节镜并发症的可能性,以便及时做出诊断并及早干预;成像检查,尤其是超声和 CT,可用于确认假性动脉瘤的临床怀疑。

已经获得患者的书面知情同意用于发表。

鉴别诊断列表

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切除术后腘动脉假性动脉瘤
深静脉血栓形成
Baker 囊肿
血肿
腘窝包块

最终诊断

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切除术后腘动脉假性动脉瘤

图像分析

很抱歉,但此处没有可以翻译的内容。

icon
右侧腘窝超声:假性囊性肿块,内部可见少量彩色多普勒信号
icon
横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假性动脉瘤内湍流血流

(无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icon
轴位 CT 动脉期:右侧腘动脉假性动脉瘤及轻微高密度关节积液
icon
最大强度投影 (MIP) 矢状面 CT 动脉期:右侧腘动脉假性动脉瘤及轻度高密度
icon
MIP冠状位CT动脉期:右侧腘动脉假性动脉瘤
icon
三维容积重建CT:右侧腘动脉假性动脉瘤

(无内容可翻译)

icon
轴位 CT 静脉期:右侧腘窝血肿
icon
矢状位 CT 静脉期:右侧腘窝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