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76岁男性因左腕疼痛和发热就诊。经过实验室检查和放射学检查后,诊断为腕骨多发囊肿。
一位76岁的男性患者来到急诊科,主诉左腕疼痛,其特点是突然发作,疼痛程度轻至中等,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他还在数天内出现了轻度发热。 体格检查显示腕骨处有压痛。未发现神经功能缺损。腕关节活动略有受限,但手指活动范围正常。临床上诊断为左腕化脓性关节炎。 然而,影像学检查结果具有可疑之处。最初进行的左腕普通X线检查显示在斜方骨(Trapezoid)处有囊性病变(图1)。随后进行的腕关节MRI检查证实了斜方骨和月骨(Lunate)内存在多个囊性病灶(图2)。
腕骨中的囊性病变并不罕见1。但它们的表现、起源和机制可能因患者而异。 曾有一些病例被报道为腕骨囊肿1,2,3,4。其中有的有外伤史1,有的为肿瘤性4,一个是动脉瘤样囊肿2,一个是腱鞘囊肿3,另一些则来源不明。 在我们的病例中,没有外伤史,表现为腕关节化脓性关节炎。MRI和X线检查足以作出诊断。患者接受了手术刮除治疗,术后效果相当满意。
腕骨内多发性囊肿
(无翻译内容)
本患者为76岁男性,主诉左腕部疼痛并伴有发热。根据提供的X线及MRI图像可见:
总体而言,以上表现提示左腕关节内存在多个囊性病灶,结合患者发热、局部疼痛及实验室检验提示感染的可能。
依据影像学表现及患者病史,可考虑以下诊断或鉴别诊断:
综合患者年龄、症状(疼痛和发热)、病史(无明显外伤史)、实验室检查(感染指标升高),以及多发性腕骨囊性改变的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所见,最可能的诊断为:
“左腕多发性骨囊性病变并合并感染(疑似化脓性/感染性关节炎)。”
临床上已行病灶刮除术(curettage),结合手术及细菌学等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理性质及感染病原。若病理学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一致,可最终确定并指导后续治疗。
康复原则:应遵循循序渐进和个体化原则,兼顾患者年龄及骨质情况。
在此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腕部疼痛、肿胀及关节活动度变化,如出现明显不适或复发性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复查。若患者合并骨质疏松或心肺功能较弱,应咨询专科医生或康复治疗师,制订更谨慎的康复方案。
此报告为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线下面诊或专业医生的意见。具体诊疗和训练方案应在专业医师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腕骨内多发性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