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 60 岁女性因左肩关节严重疼痛而就诊。
患者患有糖尿病,左肩关节出现严重且迅速进展的疼痛,病程已达两个月。既往无外伤史。体检时,可见左肩关节弥散性肿胀,边界不清,表面皮肤紧张、有光泽。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并伴随疼痛,远端神经血管功能无异常。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胸部X线检查结果正常。 左肩关节前后位X线片显示软组织肿胀,并可见肱骨头溶骨性病灶(fig 1)。增强CT扫描(fig 2-3)提示肱骨头出现骨质破坏,关节内及关节周围可见钙化。对关节进行了穿刺及滑膜活检。细胞学检查显示干酪样坏死和肉芽肿性病变,强烈提示结核。 最初给予四联抗结核治疗(INH、RFP、EB、PZA),两个月后改为双联用药,共持续16个月。肩关节予以固定。最终随访时,患者体重增加,无疼痛或肿胀,但关节活动仍受限。
肩关节结核在骨骼结核中约占1-2.8%。其临床和病理表现可能与其他关节结核不同,并且在早期阶段难以诊断。成人常见的干性病变通常称为“干性骨疡”(caries sicca)(1-2)。此类病变通常同时累及滑膜和软骨下骨。影像学上可见骨质疏松、软骨下骨侵蚀、关节间隙变窄、相对硬化以及进行性关节破坏(1)。 我们患者所出现的急性暴发型肩关节结核在儿童中常见,而在成人中极为少见,可能表现类似于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或骨肉瘤。与普通X线相比,CT在诊断方面更具优势,因为它能清晰显示盂窝和肱骨的骨质破坏,并提示肩关节的病理性骨折脱位(1, 3)。在MRI的T2加权像中,可清晰显示脓肿的扩展范围(2, 3)。通过滑膜活检或细针穿刺细胞学(1, 2)可确诊。患者在使用抗结核治疗并辅以制动休息后,效果显著。
爆发性肩关节结核
(无英文内容可翻译)
根据提供的肩关节X线及CT影像,可见以下主要特征:
1)肩关节面及肱骨近端骨质破坏:可见肩胛盂(关节盂)与肱骨头部位出现明显骨质侵蚀及破坏,部分区域显示较为局限或弥漫的溶骨性改变。
2)病理性骨折与滑脱迹象:CT图像提示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存在明显的病理性骨折或半脱位/脱位征象。
3)关节腔间隙改变:关节间隙变窄并有软组织肿胀影,提示可能存在渗出或炎症。
4)可疑软组织病变:部分切面中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影增强或密度改变,需警惕关节周围脓肿或肉芽组织形成。
根据患者60岁、女性,主诉左肩关节严重疼痛的临床背景,以及影像所示的骨质破坏及关节受累,可能的诊断包括:
结合临床症状(急性肩关节剧痛)、影像学表现(肱骨头与关节盂显著骨质破坏、关节间隙缩窄、软组织脓肿可能)及病理学证据(如滑膜或软组织活检提示结核菌感染),最可能的诊断为“肩关节结核性关节炎(结核性滑膜炎和骨质破坏)”。由于在中老年人中相对少见,且常易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感染或肿瘤,故需行进一步实验室检测(关节液或病灶穿刺)及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1)治疗策略:
· 抗结核治疗:一旦明确结核感染,应尽早启用标准的抗结核药物联合方案(常规4联药或根据病原学和耐药性调整)。疗程通常在6~9个月以上,具体依据病变范围和治疗反应而定。
· 固定与制动:急性期可考虑肩关节外固定(如使用支具或悬吊带)以减轻疼痛和促进病灶愈合。在活动期明显感染或疼痛剧烈时,适当制动有助于控制症状。
· 手术干预:若骨质破坏严重、关节畸形明显或脓肿较大,可行手术清创乃至关节重建。如病理性骨折不稳,应酌情考虑内固定或关节置换。
2)康复与运动处方(FITT-VP原则):
在急性炎症得到有效控制且疼痛减轻后,可逐步开始肩关节的功能锻炼。
注意事项:患者因年龄较大,骨质可能相对脆弱,需密切观察肩关节情况及全身状况,循序渐进地加大运动量,并在专业医师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完成。
本报告根据现有影像及临床信息作初步分析,仅供参考,不能替代线下的面诊及专业医生意见。最终诊疗方案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由临床专科医师综合评估后确定。
爆发性肩关节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