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肥胖男童因左膝弓形畸形及肢体长度差异就诊,同时在胫骨近端内侧异常突起处出现疼痛和压痛。
9岁肥胖男童出现左膝弯曲畸形和肢体长度差异,同时在近端胫骨内侧异常突出处伴有疼痛和压痛。普通X线及膝关节CT检查显示明显的胫骨内翻畸形,干骺端角度大于20度。此外,在近端骺下干骺端区域可见明显的不规则、破坏、裂隙、硬化、塌陷及畸形,并伴有多个气体透亮区和边缘尖突。
Blount病:此病在近端胫骨干骺端及其相邻的骺骨内侧和背侧段发生的局部生长障碍,也称胫骨内弯。当畸形在1至6岁之间发现时,称为婴幼儿型Blount病,其发生率比在较晚时期出现的更严重的青少年型高六到八倍。该病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其典型的放射学特征是在胫骨近端干骺端内侧皮质壁出现突然的向外弯曲,并伴有骨刺;在骨刺上方,干骺端上缘可见或多或少垂直走向的延伸。骺骨化中心的内侧部分比外侧部分更小,其上缘——未来的胫骨平台内侧区域——呈向下和内侧倾斜。Blount病曾被认为是一种骨软骨病(即缺血性坏死的结果),但干骺端缺陷实则是因从骺骨向下延伸的软骨替代了原本的骨组织所致。根据这种锐利的皮质角度,可以将其与生理性弓形腿以及佝偻病和干骺端软骨发育不良引起的弓形腿区分开来,但有时需要进行连续检查来确立该疾病中渐进的局部畸形。偶尔也能在对侧股骨的膝部看到类似畸形。
青少年Blount病
未检测到可翻译的英文内容。
根据提供的下肢负重位X线及CT图像可见:
1. 左侧膝关节内侧近胫骨干骺端区出现明显的内侧突起及锋利骨皮质角;
2. 胫骨近端内侧关节面呈下倾,内侧干骺端生长受损,并可见形态不规则的局部骨质改变;
3. 与右侧相比,左下肢存在一定程度的长度差异;
4. 影像上无明显骨折线或明显的软组织肿胀征象,但可见内侧疼痛、触痛部位所对应的局部骨质改变。
上述表现与典型的Blount病(胫骨内弯)画像相符,尤其是内侧近端胫骨干骺端骨质异常与局部增生性改变。
根据患者为9岁、肥胖、膝关节内翻畸形以及影像学所示的内侧近端胫骨干骺端病变,可能的诊断包括:
综合患者年龄、肥胖体质、膝关节内翻畸形、局部疼痛及上述影像学特征,最可能的诊断为Blount病(胫骨内翻)。
若需进一步确认,可以辅以MRI或其他检查评估软骨及生长板情况。如有必要,可进行血清学检查或骨代谢相关指标评估,以排除佝偻病等全身性原因。
1. 治疗策略:
· 保守治疗:对于早期或畸形程度较轻的患儿,可考虑支具(矫形器)对下肢进行外固定或限制内翻角度;同时应积极控制体重,通过营养管理和适度运动减轻下肢关节压力。
· 手术治疗:若畸形较重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则可考虑行胫骨高位截骨矫正、内固定等手术干预,以纠正力线及减轻关节早期损害。
2. 康复/运动处方建议(FITT-VP原则):
· 运动类型(Type):低冲击运动为主,如游泳、固定自行车、下肢肌力训练(坐姿伸屈膝、轻度负重等)
· 运动频率(Frequency):每周3~5次,根据体能逐步增加
· 运动强度(Intensity):以低到中等强度为主,可根据患儿主诉及心率情况进行监测;若出现疼痛明显或畸形负荷加重,应及时调整
· 运动时间(Time):每次20~30分钟起步,适应后可延长至40~60分钟
· 运动进阶(Progression):随着关节稳定度与肌力的提升,循序渐进地增加阻力或训练难度,避免过度加大关节摩擦和内翻应力
· 运动量(Volume)与个体化考虑(Personalization):在有专业指导下,根据患儿体重、肌力、关节灵活度以及身体发育等情况,合理设置训练总量,定期评估效果并及时调整。
3. 特别注意:
· 若患儿存在明显疼痛、关节不稳或手术后康复,应在专业康复师或运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应关注患者体重管理与膝关节轴线的矫正进程,避免盲目负重和高冲击运动;
· 需要定期随访拍片,以评估截骨矫形或支具佩戴效果,并根据生长发育进程调整治疗方案。
本报告为基于现有影像及临床信息所做的参考性分析,不能替代面对面的临床诊断及专业医生意见。若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需及时就诊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管理。
青少年Blount病